山东法制传媒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乡贤作为乡村治理的新生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已成为重要趋势。当然,这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倡导,从2015年开始,几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要提到“乡贤”,“培育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作用”,诸如此类的表述充分彰显了新时代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更是对新乡贤寄予厚望。
近年来,济宁市金乡县鱼山街道通过培育发展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乡贤理事会,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探索“乡贤+”模式,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全街道29个行政村和6个城市社区已实现乡贤议事厅全覆盖,乡贤人士库达149人,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党建+乡贤”
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
鱼山街道大力实施“党建+乡贤”乡村振兴行动,做精做实“引”“育”“留”三篇文章,激活乡贤“细胞”,推动形成乡村振兴内外互动、上下联动、各方齐动的新格局。
多渠道“寻贤”,“引凤归巢”添活力
积极拓宽“选贤”渠道,通过村干部深入找、联村干部上门请、党员群众全推荐等多种途径“招贤纳士”,确保将政治立场坚定、工作作风优良、群众基础深厚,敢于仗义执言、主持公道、扶正祛邪的乡贤选入资源库,并按照创业型、生产型、经营型、科技推广型、社会服务型等分类培育,建立乡、村、组三级乡贤能人信息库,为精准引贤回归提供扎实基础。崔口村是鱼山街道成立的第一个村级乡贤协会,走进崔口村乡贤议事厅,墙上悬挂的乡贤榜公示牌及乡贤故事格外引人注目。乡贤既有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及村委会成员,也不乏企业家和乡村致富带头人,都是在本地乡村有声望、有能力、有影响力的贤达人士。由党组织联系本村的乡贤人士,积极开展乡情茶话会、座谈会,吸引他们在做强村级产业、引领乡风文明、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多方位“爱贤”,育强“头雁”增动力
建立“三纳入三培养”机制,将乡贤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纳入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将符合条件的乡贤纳入村(社区)委员会委员和村民理事会成员推荐人选;注重把优秀年轻乡贤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乡贤培养成村组干部,把符合条件的党员乡贤村组干部培养成“两代表一委员”推荐对象。实行分类表彰制度,每年择优表彰一批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乡贤,营造尊贤、敬贤、爱贤的良好社会氛围。
悠悠乡愁,汇聚乡贤力量;浓浓乡情,助力乡村振兴。原崔口村支部书记韩允其,现任山东东运进出口集团董事长,曾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和省市人大代表,他带领崔口村由一个贫穷的小村落变成闻名全国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乡村振兴的样板村;金乡县新起航进出口贸易公司董事长赵立新高举诚信大旗,坚持“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为附近村民提供近100个工作岗位,积极落实社会责任,在疫情面前敢担当、献真情;王杰社区张兆军先后带领群众修整提水站,建设恒温库,修建楼板厂、预制件厂,建设农贸市场,高标准建成了鲁西南张翟村民俗博物馆……2020年他还获评“济宁市人大代表”,被评为鱼山街道“最美新乡贤”。
多举措“聚贤”,留住“春燕”聚合力
积极为乡贤提供立体化精准服务,关注其在家亲属的生活状况,每年春节期间,安排专人走访慰问其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创新“闲置农房托管、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等模式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和土地,对回乡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乡贤给予一定政策支持。石店村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引导创业能手、企业家、技术人才等乡贤到村投资兴业。该村以优惠条件吸引蔬菜种植能手到村里种植大棚蔬菜,带领村民在家门口学习各类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解决了管理技术缺乏的难题。2016年,石店村乡贤石宝庆以村集体的名义成立了村办企业“金水湖农业发展公司”,注册了“石店田源”商标,开始走上“村办企业+合作社+村民”的品牌推广之路。目前,石店村村民年均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1万元,提高到了2021年的3万多元,村集体经济也从1万多元提高到了现在的20多万元,石店村一举甩掉了“偏远落后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迈步鱼山街道“先进村”行列。
“乡贤+文化”
培育精神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鱼山街道着力以培育乡贤文化为抓手,发挥“乡贤”在农村的文化传承、道德教化、价值引领等作用,着力探寻乡贤文化以及培育良好家风,积极推进乡贤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实,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挖掘乡贤文化、传承优良家风
以社会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和传承乡贤文化,并与“善文化”相融合,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先后建立爱娟调解工作室、老兵调解室、民法典主题广场、法德讲堂、民俗博物馆、乡贤馆等文化阵地9个,开展崔口村书法展、金水社区文物史料展等大型文化活动2次。搭建文化研究平台,建立鱼山街道名人与乡贤文化研究会。推进乡贤文化进校园,引领学生见贤思齐。同时,为了更好传承红色家风、优秀农耕文化,各村村史馆还张贴了孝善文化、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等内容,鱼山乡贤支持修建红帆驿站、金水社区民俗博物馆、碾磨、古井等民俗资源等一批展馆,构建了鱼山文化体系,引领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勤俭节约。
培育乡贤典型、弘扬文明新风
积极参与“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以及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幸福卡家庭积分”平台等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型,搭建宣传平台,在各村(社区)设置精神文明宣传专栏,身边好人榜等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和鼓励乡贤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等措施,革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掀起崇德向善和勤俭节约的新风尚。注重做好崇德尚贤文章,突出政治素质高、道德修养好等评选标准,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模范家庭”“平安家庭”评比,把“好婆婆”“好媳妇”等乡贤能人请上“道德讲堂”,讲好乡贤故事,在全村(社区)掀起“学习乡贤”的热潮。乡贤韩仰峰新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定期开展“书香宴”,免费为村民学习文化、法律等知识提供场所,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潜移默化地推进文明乡风的养成。
突出示范引领,践行核心价值
结合鱼山街道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组织各村(社区)乡贤参与乡村环境治理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引导群众自觉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营造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人居环境整治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党员乡贤担任“路长”,带头开展捡垃圾、扫街道等活动,不断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群众实行垃圾分类、规范禽类养殖、保护生态环境等良好习惯。同时,还充分发挥“新乡贤”在矛盾调解、文明倡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村规民约,教育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充分发挥乡贤的力量,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让乡贤积极参与协助村民操办红白喜事,积极践行节俭养德的核心价值。
“乡贤+调解”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鱼山街道坚持锐意创新,大胆尝试,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引导“乡贤”这一群体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力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门口的“专家门诊”
退休老同志、乡贤、“和事佬”、调解员……尽管称呼不同,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有他们的一份功劳。鱼山街道“乡贤调解工作室”覆盖至每个村(社区),全部配齐3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赵茂勇、徐炳福等一批乡贤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发挥“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在法律政策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矛盾调处化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生活在群众中间,为乡亲所信任,对当地各种矛盾纠纷号得准“脉”,开得了“方子”。截至目前,鱼山街道共设有40个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委会共有134名人民调解员,他们为基层社会治理,促进和谐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乡贤+”联动治理新模式
一是“乡贤+法律服务”,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积极引导乡贤深入矛盾纠纷一线,建立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村(社区)法律顾问与乡贤个人调解室联系支持制度,在发现邻里纠纷、征地纠纷等各类社会矛盾时,组织乡贤及相关人员第一时间介入,助力矛盾纠纷化解。二是“乡贤+网格管理”,助力精细管理。将乡贤有机融入到平安创建工作中,协助专职网格员开展平安宣传、协商议事、矛盾调解等工作,收集村情民意100多条,协助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处理关键小事6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实现了“村事民议,村事民治。”
深耕基层治理,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上率先示范。
通过收集民情、优化协商、矛盾调解三措并举,绘好社会和谐美丽画卷。以乡贤深入网格大走访、发放建言献策表、建立民情民意收集站等方式,及时掌握百姓需求呼声和把握建设发展问题短板。以创新“问题清单+乡贤座谈”和“执行落实+乡贤参与”等工作模式,促精准协商议出解难良方,确保协商成果化为解难实效。据统计,近年来围绕中心工作,街道层面解决问题100多个,村(社区)层面解决问题240多个。以创新“乡贤调解”模式,成立乡贤调解帮扶团,建立乡贤矛盾调解工作室,提升乡贤调解水平、优化调解服务能力。(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