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汶上县康驿镇小邵村西南1公里处,曾经有好大一片“马家林”(简称马林)。清朝康熙年间,爱新觉罗·玄烨曾御赐在马家林中为“马娘娘”建“宝塔”等,马氏家族感到骄傲。于是,关于“马娘娘”演义出不少传说故事。
一
在规模壮观的马家林中,曾经建设有“八角碑楼”(有7米多高,方居10多米)、“宝塔”、林子西南角还有“饮马坑”(即马坑自然村名之由来)等。那儿,翠柏林立,浓密,葱绿,肃静,安宁,俨然似小“孔林”。据《马氏族谱》卷一《马氏祖茔碑记》记载,于康熙四十七年岁次戊子阳月,马氏十二世孙 玮、君美、廷璧、廷宾积极组织、南泉岁进士徐儒邃撰写、增生员徐懿书写立起了“祖茔碑”。
“马娘娘”的故事有的传得很神奇,有的甚至有些荒谬。但其美丽、美妙、美好的传说故事,还是蛮动人、感人、教育人的。当然,故事背后亦留有悲伤、无奈和遗憾。
相传,康熙皇帝1684年首次南巡,沿着大运河承舟前行,当路过济北汶上南旺分水岭(江北“都江堰”)地段时,在蜀山湖畔周围作短期逗留,进行微服私访,考察民情,激扬文字,指点江山。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圣祖仁皇帝”,系清朝第四位皇帝、大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其年号为“康熙”(“康”即“安宁”,“熙”即“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开创康乾盛世良好局面正好照应之)。康熙8岁登基,在位61年(死后葬于清东陵之景陵,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这位开明皇帝,11岁大婚,后宫佳丽众多,仅皇后就有四位。他乃性情中人,自然是易走“桃花运”喽,甚是欣喜、欣然和欣慰。
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九月,初次南巡启銮。十月,开放海禁。南巡途经黄河,视察北岸诸险。十一月,南巡至江宁,谒明孝陵。回銮时次曲阜,诣孔庙,瞻先圣像,讲《日经》,诣孔林酹酒,书“万世师表”,留曲柄黄盖。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己巳)正月,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临阅河工等。后来继续南巡。康熙皇帝六次南巡、三次东巡等,彰显其务实性、亲民性、创新性,得到了万民支持、拥护和爱戴。
当年,康熙皇帝在蜀山湖左畔(东岸)游玩时,一副文人打扮,遇到了德高望重的马氏一世祖瑚(系明朝洪武年间1630年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大槐树迁居于此地,字毓钟又海珍,进士出身,为“门第显赫之族”,配苑氏。同迁的长兄马大祖于次邱高里建村、三弟马珊祖于梁山马家海建村)之子马世能(字克远,恩贡生,配徐氏,子二马荣、马贵)聊了起来。
马世能若如父,亦颇有文采,言谈举止非同一般。他与这位“文人”志趣相投,有着共同语言,故两人聊得很投机,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大有相见甚晚之感。
他们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到了饭点,勿需要他人提醒,肚子亦悄悄地打鼓报警钟。热情好客的马世能自然是热情相邀,相邀一见如故之朋友光顾寒舍喽,小酌道心声,话友情、绘蓝图,乐哉、悠哉、快哉!
温情拥抱,温馨交流,温和进食(用膳),开怀畅饮,好尽心、尽意、尽兴、尽情地谈诗词歌赋、谈理想、谈人生等,两人不谋而合,会心地笑了。
康熙皇帝毫不客气,亦未推脱,痛快答应。“好!那就去品尝品尝你家贵夫人的好手艺。不过,切勿铺张浪费,仅食家常便饭,勿需像御膳房御厨们那般精心准备,简单为是”。
马世能点头称是。但说归说,做归做。马府上下还是紧张地忙活了好一阵子,尽最大努力用心准备,尽力欲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满意而归。两人相互寒暄了一番后,兴奋地举杯畅饮,高高兴兴地用餐,气氛温馨,情义深长。
二
用餐期间,马府天生丽质的妙龄小女马兰花(其名号亦无确切记载,权且化名唤之)走了出来,彬彬有礼,给尊贵的客人搭讪,文雅得体,举止大方,再加上其倾城之美的气质,使康熙皇帝一见钟情。这就是缘分、情分、福分。尽管马兰花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和一丝羞意,还是燃起了康熙皇帝的爱情之火。
——堪称“千古一帝”的爱新觉罗·玄烨,可谓之一表人才,神气清明,帝王做派,形象美好。外国人评价极高。法国传教士白晋描述其“威武雄壮,仪表堂堂,身材高大,举止不凡”;荷兰使节在《鞑靼旅行记》中称其“是位慈祥、稳重、举止端庄的人”等。
康熙皇帝崇拜儒学,尤其重视程朱理学,讲求文明礼貌、言谈举止得体,机智过人,话无虚言。难怪马兰花亦钟爱于他,尽管他比自己大十多岁。正如今天之“爱情观”所言“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
“马姑娘,你聪明绝顶,美若天仙,朕一睹芳容甚是开心,中意你了。倘若你不持反对意见那就算我们……”。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相得益彰,绝配,欧耶!他作为一代帝王,似乎早就把“满汉不通婚”之族规抛在了脑后,我行我素。
兴奋中的爱新觉罗·玄烨还原了其至高无上的皇帝身份,马世能等立马叩拜“马某不知是皇上驾到有失远迎,皇上万福金安,招待不周,还望海涵。皇上能中意小女,乃马府之荣耀、马氏家族之荣光、万民之福啊。”皇帝满面春风,示意免礼。“民女多谢皇上。”马兰花脸蛋有一丝红晕,写满了喜悦,跪拜完转身回房,带着甜蜜、幸福和憧憬,吉祥鸟一般离开了客厅。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按照南巡计划,康熙皇帝还要继续“下江南”,关系政治稳定,关乎民情事故,关注祖国的大好河山,关心国家的壮大发展。
客人欣慰地自暴身份,言外之意,不言而喻,康熙皇帝心许了马兰花。临行前,他潇洒而温馨地表示,“待朕南巡结束返京后派人隆重地接进宫去,变通一下,择日迎娶马娘娘”。
马府上下欢喜得不得了,攀上高枝了,幸运之鸟岂能不高歌欢唱?天子光顾马府,自然是蓬荜生辉,人气聚增,再加上婚配之事,马家更是声名远播。
马氏家族盼望着风光时刻之到来,马兰花更是盼望着幸福时刻之来临,人们盼望着春暖花开时刻之美好愿景……
俗语云“人逢喜事精神爽”。马家秀女变“娘娘”,自然是欣喜万分,盼望着风光大嫁时刻提前到来。她那甜蜜的韵律可以想象,她那急切的心情可以理解,她那幸福的憧憬可以揣摩……
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朝思暮想、思虑过度的她,精神上渐趋受到了影响。“相思病”之折磨,使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茶饭没了胃口,食欲下降,四肢无力,萎靡不振。她平时喜爱的琴棋书画亦懒得拥抱,更没有什么心思做其他之事了。整个人散了架似的,大家闺秀之风范、气质、睿智大打折扣,简直是换了一个人。
心病还得用“心药”来治,大婚之事连一丁点儿消息都没有,更看不到康熙皇帝之容颜,那背后的动人故事、幸福时刻、辉煌人生似乎成为了泡影。她越想越不是滋味、愈来愈难受、欲望愈是强烈、胃口愈是越大,可现实之“心理落差”便会更大,其身体健康状况亦是每况愈下……
心病之折磨、缠绕、煎熬、打击,使这只迷人的百灵鸟无力飞翔,使这位仙女般的小天使无力飘逸,使这只看不见线的风筝无力表演……
皇帝“金口玉言”,他亲口承诺的婚事怎敢私自去催问?连私下地打听都勿妥当。她只能是慢慢地等待、等待、再等待,盼望、盼望、盼望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盼望着奇迹再现。
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马兰花并非是贪吃贪喝的猪无能(八戒),亦不是那投机钻营之人,更甭说是什么黏黏胶了。
人不吃不喝怎么能行?一盏灯点亮,光芒四射,默默地做贡献,值得点赞!可灯油总有熬干的时候,那时那刻它还会发光发热吗?还能赢得赞赏和鼓舞吗?NO!人亦如此。可怜的马兰花未等到那降甘霖般风光时刻,便带着遗憾永远地闭上了那双失落、失败、失望之眼睛。
“准娘娘”不幸一命归天,马府及马氏家族之美好愿望似乎瞬间蒸发了,好似昙花一现,令人遗憾。
当年,颇为重情义的康熙皇帝返京后暗地里派人寻找,渴望早日拥抱那撩人心扉之“意中人”。打问到她一直未婚配。她与当朝天子已有“婚约”,在那般特殊情况之下,马兰花亦不敢、不愿、不肯“毁婚”呀。
再说,无论是哪家的白马王子,即使再钟爱马兰花亦不敢冒然迎娶啊。经差人再三打探、寻找、密查,亦未找到活着的“马娘娘”,只获悉其已病故之噩耗。待如实禀报后,皇帝后悔莫及。
倘若当初他带着马娘娘一块下江南饱览祖国美丽之风光,在杭州西湖乘舟游玩、在断桥上留下佳话、在雷峰塔旁演绎故事,便不至于留下遗憾了。康熙皇帝悲痛过后,还是下旨高规格厚葬“马娘娘”,在马家林中为之建“宝塔”等以示纪念。
四
相传,碑里面藏有那颗“金豆子”,说是当地能出“一抖谷子的官”。还未等马氏家族出大官,谁曾想,“金豆子”竟然被南蛮子给盗走了。这“珍宝”一搬家,大事不妙,说是把马氏家族之好风水给破了,其族人之官运、财运、名望、声誉等多少受到了影响,因为“金豆子”似镇林之宝、镇府之宝、镇族之宝,亦难怪。
现在,此碑立在小邵(马坑)村中“马氏祠堂”院内,碑上藏“金豆子”的小坑还清晰可见。由离休老校长马修贞(十九世孙)出资栽种培育的几棵郁郁葱葱的柏树默默地陪伴着。当然,马氏家族亦安排有专人看管。
建在林子东北角的“宝塔”(底座上面塑有马娘娘的石像),有五六米高,马氏家族感到光荣,毕竟算是沾上皇亲国戚了。
相传,位于马家林西南方向上的邻村某庄人不高兴了,因为当年那个庄出了不少秃子,据说是因建此塔之缘故。该庄不怀好意的人,恶语相伤,而且还起了歪心,想方设法去搞破坏,后来趁夜间偷偷地给拉倒了,搬运到蜀山湖中央悄悄地给埋了起来。
“宝塔”惨遭破坏以后,马氏族人气愤万千,积极寻找其下落,好长一段时间没有音信。后来,马娘娘竟然托梦给族人,族人依据梦境又把其“石像”挖出来运至林中复位。并扬言,“谁如果再敢破坏马氏家族之风水便齐心协力灭其九族”,于是“宝塔”便安全了。只是后来在“文革”期间又给破坏了,实在是太可惜。
关于马氏祖茔,在《马氏族谱》卷一中仅有少许记载,占地面积、南北长度、老三支人故去后所葬位置等清楚明了。但并无关于马娘娘之内容,因为以前续谱女士不上谱。
当时,马家林林门朝南,林路亦较宽阔,林南还有几百亩地,只是后来未再继续扩建。即便如此,当年还是吸引了辛海、水店、柳林闸等周边村,康庄、解庄、南站等十里八乡,甚至济宁、汶上、梁山等更远处的青年人等,前去游玩、观赏、纪念、追思。
五
提起康熙皇帝与“马娘娘”(兰花)之事,开端虽喜人但结局不佳,是那无情的病魔未能让她享受到皇宫里那般荣华富贵,没戏、福浅、命运不佳,十分遗憾。不过,在她之前,马氏家族中已有“马佳氏”率先荣光,亦给康熙皇帝生儿育女了。
马佳氏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女人(宠妃)。其实,马佳氏(其父乃员外郎盖山,满族人,旗属不详),亦不是通过选秀入宫的,而是在未满十岁的时候,被孝庄太后选作康熙的“童养媳”,接进宫中抚养。她十岁左右时,康熙便对她颇有好感,渐渐地两人有说有笑感情蛮好。可以说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按范伟之小品语言说“缘分呐”。
后来,马佳氏便给康熙皇帝侍寝了,生下了康熙的第一个孩子(皇长子)承瑞。
她温柔美丽,聪慧过人,善解人意,被康熙视为知己,盛宠不衰。她于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被册封为“荣嫔”,康熙二十年腊月二十日又由荣嫔晋封为“荣妃”。只是后来却被卷入九子夺嫡(雍正胜出)之风波中难以独善其身,被康熙皇帝厌弃并逐出后宫为奴,后在刷马桶时被马桶砸中而丧命。她即为《康熙王朝》剧中容妃之原型。
论生育次数,“荣妃”(五子一女)与“德妃”(三子三女)并列第一。在母凭子贵的后宫,“德妃”因有雍正之靠山,故以追封为“皇后”。但论子女成年数(按活到成婚算),“荣妃”仅一子一女(第3皇子允祉成人,不料,在九子夺嫡之战中被视为太子党成员,被雍正夺爵幽禁后郁郁而终。一女荣宪公主,系康熙最宠爱的公主,下嫁蒙古乌尔衮,于雍正六年香消玉损,但雍正皇帝特地下令让其穿龙袍下葬),与“宜妃”两子(第5和第9皇子)等并列第三。
荣妃所生五子一女即:康熙六年九月二十日生皇子承瑞(第一子)、 康熙十年腊月廿五日生皇子赛音察浑(第四子)、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生皇三女(二公主,固伦荣宪公主)、康熙十三年四月初六生皇子长华(第六子)、康熙十四年六月廿一日生皇子长生(第八子)、康熙十六年二月十九日生皇三子胤祉(第十子)。
只可惜承瑞未满三岁(康熙六年九月二十日至康熙九年五月)早殇(不序齿)。人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皇太子为大阿哥爱新觉罗·胤褆(1672-1734年),但他实为第五皇子(因康熙前四子皆夭殇)。
荣妃性情温婉、容貌秀丽,系康熙早年相当受宠的后嫔。在十年间先后生育了六个子女,康熙的前十个儿子中有五个是马佳氏生的。马佳氏于雍正五年闰三月初六去世,享年约逾古稀之年,在景陵妃园寝中排第五位。
“马佳氏”乃是整个马氏家族之荣耀。
其实,再往前推,马氏家族在明朝亦出过皇后喔,明太祖朱元璋(亦叫朱重八、朱国瑞)结发之妻马秀英(马皇后、马娘娘)是也。
孝慈高皇后马氏,系安徽宿州人,其祖上曾为地方富豪,只是到了其父(马公,家住新丰里)辈,但因乐善好施家境日渐贫困。马公因涉事避仇逃往他乡,在临行前将女儿托付给其生死之交滁阳王郭子兴。其母郑媪,于1332年生下她后不久早亡,后来其父又客死他乡,郭子兴对她则更加怜悯,收为养女悉心教导。郭夫人张氏亦对其十分爱护,手把手的教她针织刺绣等。
她自幼聪明伶俐,能作诗绘画,亦较精通史书,但性格十分倔强。她十几岁时便机智过人,聪明无比。近二十岁时,模样端庄,神情俱佳,温婉秀丽,举止从容,毫无疾言厉色,甚是讨人喜爱,故郭子兴夫妇视为己出特别地钟爱。于1352年,将其嫁给了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将领朱元璋。
朱元璋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于应天府(今南京)登基后册封其为皇后。当时皇上欲寻访其亲族封官加爵,被其劝止。她倒是规劝皇上减免刑法体恤国民。这与今天拿下的一些大“老虎”之举大相径庭,当点赞、称道、讴歌。
她辅佐朱元璋巩固明朝政权,与奸诈小人进行斗争,史称“大脚马皇后”(系朱棣生母)。
倘若可怜的马娘娘(兰花)非英年早逝,像马秀英、马佳氏等那般,能在后宫风光、潇洒、幸福生活下去的话,那么,马氏家族在当朝当代之地位将更加显赫,整个家族并非只出“一斗谷子的官”了,恐怕还会更多,其前景会无限美好与光明。
“马兰花马兰花/……/一身傲骨映着那蓝天/……/微笑在家乡的牧场/……/美丽芬芳拥抱着阳光/……/青幽幽的草原上啊/蓝幽幽的马兰花”。由歌唱家腾格尔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中国民歌《马兰花》,把思绪拉到无限绵长,情感升级。马氏家族的这朵美丽的马兰花,同样把人们的思绪拉至无限绵长……
《心中有朵马兰花》歌中唱到“花儿开了 花儿开了/....../塞上开满马兰花/风儿舞动了原野/马兰花它不怕风沙/天上有五彩云霞/心中有朵马兰花……”。同理,在·马氏族人心中永远有朵美丽的马兰花…….(作者:马继东系中国报告文学专题作家、山东省济宁市时代先锋编辑部主任、汶上县南站镇龙集小学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