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灵活就业人员“多缴多得”的含义是什么?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社会 > » 正文

古朴王家辇,深林蔽黑山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
古朴王家辇,深林蔽黑山
 
 相传,在前650年炎夏之时,齐桓公游黑山,车架停于山下。后经千百年的变迁,此地逐渐演变为一村落名为“王驾辇”,后更名为“王家辇”。明朝洪武年间,累年战乱之后,天下初定,因此地依山傍水,外来人口逐渐移居来此,修砌石屋,长长久久地生活了下来。又是几百年过去,山民在山下修建了新居,人来车往,而饱经历史沧桑的古村落,依旧坐落在山上,等待着游人走进其古朴而又雄浑的过往。
 
 幽寂山村待人来
 
 一块儿大石碑将相邻的王家辇古村、新村隔开在一道乡村小路两侧。古村背靠大黑山,依山势而建,房屋都是明朝风格,石砌房屋古朴,不加修饰,没有江南古村的细腻柔肠,而是饱含朴实与粗犷。青州古村大多如此——游人能踏着先人走过已趋光滑的青石路,路过他们用过的石磨石碾,抚过富贵人家平整细密的石墙。石砌房屋集中,连片分布,整体格局保存良好,然而几十年风霜后,已无人居住的房屋大多坍塌,只留下房屋的框架,野草藤蔓在院子里肆意茂盛。
 
  但是,这又不是一座“消逝了的山村”。几声犬吠,在安静的古村中格外使人注目,几座保存良好的宅子中,都有人居住。86岁的老人王耀庭就住在老宅中,他的妻子姓韩,已经87岁了,老两口身子硬朗,他们五个儿子在山下新村居住,都很孝顺,老人平日吃穿用度都是他们送上来,记者一行到访时,老人正出门去儿子家聊聊家常。
 
  不愿意离开老村的不只是这老两口,村中其他几户的老人更愿意留在老屋,王家辇有山有水,村中许多近百岁的老人。古村幽寂却不荒芜,游客前来,对古村的人文风情可以有更多的感受。由于王家辇古村较完整的体现了明代建筑风貌和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已入选省第二批传统村落,王家辇村村委书记王兆智说:“市委市政府一个月前举办了专题论坛,协调土地、旅游部门对古村进行规划。现在开发商已经对古村上的土地附着物进行了赔偿,等明年,古村恢复工作就要开始了。”青州市邵庄镇政府也给了该村以大力支持,组织群众学习,提高群众对旅游村的认识。
 
  在计划中,村里除了要修复古村,恢复明朝村落风貌,还要另外修建可以饮食、停车的特色农家乐,让游人可以卸下行装,轻松游玩。
 
 深林奇洞落黑山
 
 从古村下来,记者来到了村后的黑山脚下。黑山因石黑如墨而得名。山顶平坦宽敞,南望沂蒙群山,像大海波涛一样,无边无际。山北坡树林茂密,植被丰厚,在山路上,遍地是掉落的松子。山路狭窄,时而平缓,时而陡峭,两侧松柏挺立。深林之中,每逢周末假期,从青州以及邻近县市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从山下行30分钟后,一座山庙横在了中间,这里本是黑山上第一座天然石洞,没有任何人工刀劈斧削的痕迹。村民在此修建了庙宇,供奉香火,洞中观音菩萨石像后,泉水从石缝中留下,叮咚作响,水盛时泉水能流到洞外。
 
  黑山上有7座天然石洞,出观音庙不久,往上30米,有一个石洞,当地人叫“事门洞”,在山的另一侧一洞名为“豆门洞”,王家辇村村委主任王万亮说:“在‘豆门洞’洞口点上火把,‘事门洞’这边能看见烟。”两洞之间约有几十米的距离,竟然是相通的,不禁叫人啧啧称奇。有村民说,由于地势险要,这些石洞这些年里都没有人敢爬上去了,当地人口耳相传,都知道虽然石洞洞口不大,内却有乾坤。
 
  在青州市,说起黑山,最出名的莫过于红丝石,其石色似羊肝,纹如鸡血飘忽游弋,石质硬而不脆,细而不滑,制砚凝重华贵,研墨“冬不冰,夏不招蚊蝇,历数日润而不干,”历来被文人墨客视为瑰宝。王万亮说,黑山红丝石研磨,墨久而不坏,墨石细密,是红丝石中的上品。近些年来,黑山上红丝石已禁止开采,以保护为主,但是游客在山上,仍旧可以看到红丝石的痕迹。
 
 下山后,回到古村中,记者看到了一座“防匪洞”,曾是几十年前村民躲避山匪之处,游客来时,若有闲暇,不妨坐在石头旁,听村民讲讲那时的故事。(潍坊晚报·青州新闻记者 侯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