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整治专项工作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 正文

山东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小公约”撬动大治理 赋能乡村振兴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淄博博山中郝峪以村规民约为小切口,赋能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称号。“郝峪治理模式”,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相关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郝峪治理模式”已在河北、重庆等地的38个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绘就了乡村治理的壮美画卷。
 
  一、研判形势,谋划思路。中郝峪村占地面积2800亩,全村共112户,360人,是纯山区村,全村党员19人,划分3个微网格,21个中心户。中郝峪村虽坐拥青山绿水,2007年之前,乡村治理和集体发展有诸多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
 
  一是地理条件,耕地不多,山地瘠薄,2007年之前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0万元。二是村容村貌,呈现出破乱不堪,鸡鸭鹅狗猫满街乱跑,柴草堆粪堆乱堆乱放等现象。三是村民素质,还存在着酗酒闹事,邻里之间小矛盾小纠纷,小偷小摸等不文明行为。四是治理瓶颈,乡村治理面临治理能力弱化、村民自我约束制度不完善、旅游服务供给不足等多重困境。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村两委从2007年开始着手制定并实施村规民约,从小公约入手,统一村民思想意识,规范约束村民行为,为乡村治理、发展农家旅游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二、凝聚力量,强力推进
 
  一是群众“提”,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村民代表会,全面收集影响制约乡村治理发展的意见建议,规划最大“同心圆”,约出最大“公约数”。
 
  二是乡贤“议”,征求农家乐专业户、小名人、“两代表一委员”等小乡贤的建议,邀请五老志愿者,对村规民约内容进行加工提炼、充实完善。
 
  三是专家“审”,镇党建、综治、司法、民政等部门对村规民约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并按规定备案。
 
  四是民主“推”。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程序,全票表决通过村规民约,涵盖了村风民俗、邻里关系、环境卫生、赡养老人等8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民主协商、网格共治成为主旋律。
 
  五是奖惩“促”,把村规民约执行情况和村民福利待遇挂钩,每季度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确定红黑榜奖优罚劣,评选出一批最美家庭、老党员、星级农家乐等典型,推动村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六是动态“调”,把八条措施纳入“一网三联”积分管理办法、奖惩兑换办法,进行进一步的细化量化具体化,打造村规民约的升级版。
 
  三、群众满意,成效彰显
 
  八条小公约并非仅仅局限于办好八件事、做好八项工作,体现的是“八要八不准”的核心要义,目的是立足早小,通过村民的自我教育、管理、约束,达到凝聚民心、促进和谐,加强治理、推动发展的目的。
 
  “小处”想起,顺民心。实施街巷治理、旱厕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各类康养住宅32户、农家乐103户,抚育森林1000余亩,建设污水管网1.2万米,全村实行电代煤清洁能源,实现村庄更宜居,环境更优美。
 
  “小文化”倡起,树民风。依托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和三味书屋等载体,形成了“山谷里的歌声”“特色民宿”“幽幽谷5.6公里生态长廊”等乡村文化,建设“乡村记忆博物馆”,塑造村庄文明之风。
 
  “小纠纷”调起,解民结。依托一网三联工作架构、十必报工作机制,常态化收集社情民意,开展基层综治工作,源头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规范化打造“四室一平台”综治中心,成立东强调解室,对各类矛盾风险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化解不过夜、不拖大。二十年来村内无一人上访、无一人打架闹事、无一例扰乱社会治安刑事案件,更无黄赌毒等丢丑事件,村民安全感满意度稳步上升。
 
  “小事”做起,惠民生。成立“陪你到老志愿服务团队”,村民的所有一日三餐、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公墓全部由村集体免费提供。2022年,村集体实现综合性收入4000余万元,通过实行“四次分配”,群众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中郝峪村实现了“环境优美、村风和谐、村民富裕、群众满意”。(池上民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