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两名学生被骗死亡”,到“清华大学一老师被诈骗1760万元”,再到“广东一女大学生被骗光学费后跳海自杀”……连日来,一系列电信诈骗案件严重侵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9月2日,记者从山东省公安厅获悉,山东公安部门已出台相关措施,进一步完善电信诈骗等案件的受立案机制,着力提升侦查打击力度,集中优势警力,尽快侦破案件。同时,山东公安部门发布了常见的电信诈骗术,提醒公众提高警惕防止受骗。
骗术1:短信暗藏木马链接
行骗:诈骗分子诱使手机用户点击诈骗短信中的链接,该链接将木马病毒植入用户手机,用户点击链接后,诈骗分子可以盗取大量隐私信息和密码。目前常见的手段有:冒充相册链接的、冒充孩子班主任的、冒充航空公司通知航班取消的、冒充交管局发车辆违章通知的、冒充代办信用卡等。
拆招:手机短信内的链接尽量不要点。虽然手机短信中也有银行等机构发来的安全链接,但不少用户难以通过对方短信号码、短信内容、链接形式等辨别真伪,所以建议用户,特别是Android手机用户,尽量不要点击短信中自带的任何链接。
骗术2:冒充银行客服骗取卡号信息
行骗:诈骗分子模拟银行客服来电,称帮助用户提高信用卡消费额度。如果用户上当,则会被通过电话骗走信用卡卡号、有效期、卡片背面三位数卡片安全码等信息,犯罪分子不用转走现金,只要完成一笔信用消费就可骗走钱财。
拆招:不要泄露短信验证码。银行、支付宝等发来的短信验证码是极其隐秘的隐私信息,且通常几分钟之后即自动过期,所以不得向任何人和机构透露该信息。
骗术3:冒充熟人电话号码
行骗:诈骗分子虚拟出用户手机电话簿中的号码来电,并称自己是该联系人的爱人等,“手上没有现金了,希望给他汇一点现金。”此类诈骗由于金额不大,且看似来自熟人,也很容易诱人上当。
拆招:陌生证据莫轻信。由于个人隐私泄露泛滥,诈骗分子常常会掌握有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并以此作为证据,骗取用户信任,此时切记要多长个心眼——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就算称是朋友家人,如果仅仅是在网上,也不可轻信。
骗术4:冒充10086等运营商客服电话
行骗:诈骗分子冒充电信运营商短信通知积分兑换,并通过“伪基站”伪装成10086等号码群发诈骗短信,诱惑用户下载安装一个带有木马病毒的APP,再通过这个安装在用户手机上的假移动掌上客户端,盗刷用户银行卡。
拆招:不信“接的”,相信“打的”。为了防止遇上诈骗分子模拟银行等客服号码行骗,遇上不明来电可先挂断,再主动拨打相关电话(切勿使用回拨功能),这样可以保证号码的准确性。
骗术5:“连环计”转出卡内存款
行骗:骗子掌握用户个人信息甚至银行卡卡号和密码之后,登录网上银行,但无法将钱转出,于是就购买了如贵金属等理财产品,并发送短信称,储蓄账户上有若干金额被转移到了理财账户上。用户一旦通过银行官方查询到短信内容属实后,很容易上当受骗,向骗子透露出自己的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拆招:闭口不谈银行卡号和密码。无论电话、短信、QQ聊天、微信对话,都绝不提及银行卡号、密码、身份证号码、医保卡号码等信息,以免被诈骗分子利用。
刷微信时要防这些骗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出现了多种与微信有关的诈骗方式:
一是伪装身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二是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在微信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等拿到货款后就“人间蒸发”。
三是爱心传递诈骗。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等内容以“爱心传递”的方式发布在朋友圈,不少善良网民都会转发,其实里面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通讯诈骗。
四是点赞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五是利用公众账号诈骗。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等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李子路)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