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四川南充:诗韵承古今 曲艺守时代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教育 > » 正文

四川南充:诗韵承古今 曲艺守时代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11月9日下午,四川南充有果龙门阵在北湖嘉湖书院举办第45期“当代南充三诗人”诗歌传承专题讲座。通过对三位当代南充诗人作品解读与学术研讨,探索“扎根土地、回应时代”的诗歌传承路径,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南充经验”。南充本土文化学者、市老年诗词学会负责人及诗词爱好者等20余人参与其中。
 
    活动特邀原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南充市老年诗词学会会长李小华先生主讲,其自1970年创作至今,累计创作诗词4000余首,作品入选《中华诗词》《四川日报》《南充日报》《诗词四川》和《一代风骚》等权威刊物,获首届中华诗词大赛奖项。
 
    讲座中,李小华聚焦三位南充诗人作品展开深度解读:周虚白(1906-1997年)的《南充重建陈寿万卷楼》以“史证三书独创前”展现历史重构智慧;吕子房(1927年生,已故)的《浪淘沙巴山背二哥》通过“背星背月背朝天”刻画劳动者群像,成为“诗庄词媚”融合典范;张宣和(1928年生,已故)的散曲《[套数双调]咏小康示范户》中[折桂令]:以“新农民破旧框框,小块地做大文章。”记录时代变迁,被称“用曲艺书写时代”。
 
    “南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一)周虚白现录诗一首于此,即《南充重建陈寿万卷楼》:
 
    ‘峻极崇楼亦改天,
 
    莺声旧谷乐新迁。
 
    生憎二代相倾际,
 
    史证三书独创前。
 
    直笔仍多言外寄,
 
    匠心仍运世能传。
 
    山招水聒遗风在,
 
    千载煌煌熟比肩!’
 
    诗可谓立意高远,古今相融,格律严谨,语言精炼,不愧佳构。”
 
    “(二)吕子房诗文俱佳,尤长于词,特别是小令。现录其一词于此,即《浪淘沙巴山背二哥》:
 
    ‘小子背巴山,踏遍渝川。背星背月背朝天。呵吙一声忙柱地,仰首崖边。
 
    日夜顶风寒。脚破鞋穿。为儿为母为家园。苦命二哥背不尽,背起人间。’
 
    此词2012年12月26日《光明日报》整版刋发的李树喜《中华诗词的时代精神》中全词予以了引用。”
 
    “(三)张宣和曲《[套数双调]咏小康示范户》中[折桂令]:
 
    ‘新农民破旧框框,小块地做大文章。品种求新,品位高挡。引无核葡萄访新疆,进优良猪仔三上隆昌。养牛蛙拜师水产院,种脐橙访友良种场。朝候晨曦,暮挽斜阳。一天常作两天忙。’
 
    其曲,不仅在南充,乃至在四川,都是破冰之作。发表后,反响很大。”
 
    研讨环节,大家围绕“于右任、卢前、赵朴初”对南充诗坛的隐性影响展开深度探讨,指出张宣和曲作在继承传统曲艺形式的同时,创新融入“新农村发展经济”等时代元素,为散曲创作开辟“新路径”。
 
    活动形成“挖掘本土文学资源→探索传承路径→注入持久动力”的闭环机制,相关成果将纳入南充文化复兴案例库,为地方文化繁荣提供可复制的“南充方案”。
 
    分享环节中,《果州诗词·绸韵流芳》微刊主编、市老年诗词学会刘刚常务副会长,现场即兴吟诵《嘉湖书院听果州当代三诗人作品讲座》“北湖雨细润寒天,书院清音诵玉篇。自古果州多俊赏,今朝仰止近三贤”为活动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氛围。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文化的回望,更是一次创新的启程。从周虚白的历史重构到张宣和的时代书写,三位诗人的创作轨迹印证:唯有扎根土地、回应时代的诗歌,才能真正成为传承中华文脉的“不灭薪火。”南充将以“诗韵传干年”为基,以“曲艺开新篇”为翼,持续探索“以诗育人、以文兴城”的新路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贡献“南充智慧”。
 
    供稿:郑学超  摄影:张小玉 胡斌
 
    来源:西部文化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