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职称评审中学术不端行为如何处理?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教育 > » 正文

学法律知识,过快乐五一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学好相关法律知识
 
  享受更加快乐、美好的假期时光
 
  遵守防疫规定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吉林省白河林区基层法院倡导大家合理规划假期行程,尽量安排省内游、周边游。严格遵守防疫规定,减少聚集活动,积极配合防疫工作,主动提供吉祥码、行程码及核酸检测报告。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节后返乡、返岗主动报备。
 
  一些违反防疫规定需承担的法律后果:
 
  1、对于散布谣言,谎报疫情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规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对于违反国家规定,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使用、提供、处置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3、故意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根据《刑法》第114、115条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4、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或者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刑法》第115条第2 款规定,按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5、编造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关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此类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根据《刑法》第291条规定,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6、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灾害而采取的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的,依据《刑法》第277条,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从重处罚。
 
  7、违反国家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等防护用品以及涉及民生的基本物品价格,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据《刑法》第225条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严禁酒后驾车
 
  放假期间,难免与家人朋友小酌一杯,开心娱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严禁酒后驾车,既是保护自己的安全,也是保护他人的安全,切莫抱有侥幸心理,酿成不可挽回的过错。
 
  酒后驾车需承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罚款;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按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谨防电信诈骗
 
  每逢假期,都是电信诈骗“刷业绩”的时刻。话不多说,下面的常见骗术揭秘请查收:
 
  ①恭喜中奖: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告知因某快递使用N次,免费获得迷你小冰箱、小电扇等奖品,最后附上一个神秘的网站。记住,想不别想,天上不会掉馅饼,赶紧删掉!
 
  ②机票改签:正值假期旅游之际,诈骗分子假冒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延误”等原因要求乘客点击短信链接,或根据提示输入银行卡号及密码、手机号及短信验证码之后,银行卡里的钱就会被诈骗分子转走。
 
  ③“领导”求助:诈骗分子通过微信、QQ等聊天软件,以“我是你的领导XX”为由添加你为好友,用“资金周转”、“手机里没钱”等原因哄骗转账。如果你真的把钱转过去,他会立即拉黑你。
 
  ④游戏充值:放假是难得的游戏畅玩时光,诈骗分子会利用钓鱼网站发布“账号代练”、“充值特惠”等虚假信息,禁不住诱惑的同学们,就会中招!
 
  总结一下,不点击不明网络链接、不回复莫名短信、不转账至不明账号;不把个人信息、手机号及验证码、银行卡号及密码轻易泄漏给其他人;遇到熟悉的人寻求帮助,打个电话确认一下……能有效规避绝大多数的骗术。
 
  维护自身权益
 
  假期期间还要辛苦加班的小伙伴们,一定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加班时间:
 
  1、《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2、《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3、《劳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4、《劳动法》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5、《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干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6、《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的限制:(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加班工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每一种职业都应获得尊重
 
  每一份辛勤都不该被辜负
 
  致敬每一个努力奔跑的人
 
  加油
 
  节日快乐(吉林省白河林区基层法院政治部 潘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