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职称评审中学术不端行为如何处理?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教育 > » 正文

历史舞台上的老师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简单的一句话就概括出了老师的职责所在,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有着近乎圣贤的人格,以其高尚的道德表率后生,那么老师这个职业是如何从古到今的呢?
 
  从文献记载来看,我国早在尧舜时期已有学校,至西周学校制度更为详细,通晓六艺、以身率教、规谏君主、地位崇高是周代师道的重要内涵。
 
  春秋后期,礼坏乐崩,王官失守,学术下移,战国百家争鸣,各言其道,亦授徒传道,私学蓬勃兴起。这一时期的老师,以身率教、积极参与政治,受时人尊崇,可以说大体仍然延续了周代师道之传统。
 
  秦朝实行法治,提倡以吏为师,禁立私学,可以说是对“学在官府”的恢复,但可悲的是,师降为吏,仅供君主驱使,不得以道义相抗,其地位已不同于先秦。
 
  汉朝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兴太学,地方设文学官以推行教化,官学建立。但随着秦汉之后中央集权及皇帝制度的建立,君主政体日益强化,教育成为政治的附庸,官学的首要目的在于“养士”,即为国家提供官僚后备人才,其产生、发展与衰落几乎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官僚帝国相始终。
 
  隋炀帝首创科举考试,从此成为历代统治者选拔官吏的一种主要途径。由于教考分离,学生一考上举人、进士,就只认主考官为师,援以为仕进靠山,并以此为荣。
 
  唐代,当时学校教师有博士、助教、直讲等。他们既是政府官员、又是教师。教职以官职大小为标准,博士为正五品。
 
  宋朝除官办学校外,还兴起书院,还有其他私学、蒙学,或称乡学、村学,以及私人设立的“私垫”。私学教师的水平相差极为悬殊,教师旨趣也大不同。
 
  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文化思想教育方面实行专制主义政策,大兴“文字狱”,实行八股取仕。对教师在思想舆论方面所起的作用十分警惕,采取压制、笼络等政策。
 
  清末教育腐败、没落,外国侵略者开始对中国进行文化教育侵略,开办了一些教会学校,由外国传教士任教师。后来洋务派也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教师也多为外国人。直到后来留学生回国后,开始有了新学教师。
 
  从古到今,老师这个职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多次的变革,逐渐由政治舞台转到教育的舞台上,不管是以前负责宫中教学的祭酒或者太傅,还是学院里的老师与私塾的先生,他们的本质都是以育人为主,传道解惑,为人类知识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此,柳河县人民法院祝全体教师教师节快乐。(作者: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人民法院 李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