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马继东)今天国家倡导学习“国学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短小精悍、好读好记的文学“轻骑兵”——古诗词备受欢迎。山东省汶上县南站镇龙集小学的辛勤园丁们颇为关注诗词文化的普及与提高。
诗词文化的普及与提高,不止于阅读和背诵。像央视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综艺节目、各地组织开展的赛诗会等,体现出人们对古诗词文化的关注与热情,对诗词文化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古诗词文化的普及与弘扬,不能把着力点主要放在“记诵”层面,还应该积极创作等,不期望人人都能成为诗人、大家,锻炼提高会提高其写作水平,促进各自的工作,让生活充满诗意。古诗词及其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性,以其“有意味的形式”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能够超越时空流传至今成为“经典”有其历史合理性,有其可取之处,有其弘扬和传承之必要。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宋春光同志所说,古诗词中的每一个意象与典故,所承载的都是人们的情感积淀与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吟诵古诗词的过程,其实亦为对这些“意味”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认的过程,将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经典诗词,“蕴含着相似的主题: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本真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情感的珍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人的经典之作,“所传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与选择具有跨越古今的普遍性意义”,在阅读和背诵的基础上好好理解,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均有着积极的作用。若能再创造、再提高、再升华,“更上一层楼”,那就“better(更好)”了。阅读和背诵是大家体认古诗词的途径,但对古诗词文化的“普及”与提高有其局限性,当有更多的高人“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来体认、解读古诗词的文化意蕴”,切实有效地架好广大读者与古诗词之间“桥梁”,才能更好地传承、普及与提高,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龙集小学的园丁们结合教学实际,正确引导,积极努力做活诗词文化的普及与提高大文章。(山东省汶上县南站镇龙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