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职称评审中学术不端行为如何处理?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教育 > » 正文

大学生求职要么挑战自己,要么就自己创业

浏览: 来源:一线聚焦

    2017届大学生就业季已然来临,据统计,本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795万人,再加上留学生和往届未就业的学生,求职人数可达到1000万,如此庞大的就业大军,该如何更好地就业,或是退而求其次,先就业再择业,这让不少任何优势都不沾的大学生们伤透了脑筋。



    今年的大学生招聘季如约举行,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人才市场招聘单位都比应聘人才多的现状,招聘单位的被动局面,就像市场上的小商小贩一样在推销着自己,也不管到底有没有那么好,都说的像“王婆卖瓜”一样熟练,而应聘者反而成了像经济危机下的消费者一样,要么是静观其变,要么就是寥寥无几,可想招聘单位的地位变得如此不堪。有记者在现场采访寻找工作的95后大学生,要么就是挑三拣四,要么就是无所谓的样子,要么就是不对口,更多的还是希望自己的岗位就是坐在办公室的清闲工作,还的高收入,这也是招聘单位面对记者所表述的内心观点。

    大学生求职,这或许已经成了一个很现实的职业课题,笔者在这里不得不说,大学生求职,要么学会挑战自己,不要挑三拣四,力所能及的先干起来,一样不耽误自己的理想,所谓理想不能建立在空腹牢骚的层面上,而是要付诸一些实际行动的,天天抱着高贵的理想,而自己饥肠辘辘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仰仗父母,那大学也便是白上了。再如果有胆量,就自己去创业,做好创业的思想准备,说白了就是做好失败的准备,或许真的成功了,自己当上了老板,姑且才能够体会到老板招聘人才时的窘迫。

    大学生求职是每年媒体也好,专家学者也好,都会拿出大量篇幅讨论的焦点问题。似乎在求职面前,大学生似乎成了弱势群体,其实笔者认为大学生是储备了若干年知识的精英,只不过是要学会从书本上走出来,走到社会的饭桌上去说事,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过程,不能算作弱势群体。如果算作弱势群体的话,那么那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兄弟,风餐露宿的为城市的建设付出辛勤汗水不说,有时候还很难能如期拿到工钱。这和大学生比较,是不是就更加弱势了呢,大学生和农民工相比较,其实没有什么弱势与非弱势之分,只是一个职业心态的变化而已。

在媒体采访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多数人反馈是希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所谓理想的工作是什么呢,在大学生的眼里,也似乎显得那么迷茫,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们所谓的理想工作基本归结为,可以不出办公室,类似于行政、文员之类的,几乎很少有大学生愿意跑到企业的第一线,为企业的发展或推波助澜,或开疆扩土。总体来看,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还是相对处于安逸化,用老百姓的心态就是希望坐在所谓高贵的位置上,拿着微不足道的薪水而津津乐道。这些自然而然的就在一批大学生的心态里形成了工作岗位的高低贵贱,其实是大错特错,是大学生心态上的一种“病态”在作祟。

    根据上面的情况,我们再来说说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是国家向来都带倡导的,倡导大学生自谋择业或创业,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和奖励政策。可创业终究是属于自己当老板,既然有老板就要有员工,员工负责干活,老板负责发工资,也理所当然。但是如果所有来应聘的人员都想做行政和文员,你这个创业老板会怎么办呢?虽然说老板是整个公司最大的经营管理者,也是最大的市场拓展负责人,但是如果单枪匹马又能坚持到几时呢?估计到这个时候,你才发现,企业的一线人员才是整个企业的命脉,才是助推整个企业发展的关键。而纵观历年来的财富增长人物,大多数都出身于企业的一线人员,都经历过千锤百炼,他们财富的积累是自己辛勤的付出所得,相比较那些理想在行政和文员岗位上拿死工资的人员来说,高低贵贱又该如何评说呢?再来拿我们的农民工兄弟做比较,大学生文员和行政岗位的基本工资在2500-5000左右,相对属于死数,上下浮动不会太大,而农民工兄弟一天的基本收入为200-350,一个月就是6000-10000左右,从高低贵贱的角度上来看,又将如何评说?

    至于那些声称可以毕业休息一年后再找一个合适的工作,笔者在这里就不评说了,诸多原因,相信大家也会懂得。

    所以说,大学教育应该多一门职业心态学,或者也可以叫职业心理学,而这门功课也应该纳入日常的教学范畴,以社会经验比较丰富的企业家或优秀职业经理去教授,让大学生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天开始就要抛弃掉所谓的理想岗位,所谓的安逸化心态,和所谓的大学改变命运,等等这一些不科学的教育或求学心态,学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机构,不是万能的救世主,最终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完成自己对命运的把握。最好的办法,还是要从幼儿园就要开始抛弃上学改变命运的不科学说词和理论,用习主席的话就是“不忘初心”,学校的教育体系也以“不忘初心”的理念去办学,学校的不忘初心就是记住自己的使命“传道授业解惑”。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当前大学生扭曲的就业心态,中国的人才才会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作者:袁一木)一线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