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带‘帽子’了吗?多带几个备着啊!”这是高速交警上路执勤前最熟悉不过的叮嘱语了。但这里的“帽子”,指的并不是警帽,也无需戴在头上,而是指投放在高速路边的一个个小小的便民反光锥桶。近日,山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直属高速一、二支队继续上新大批量“帽子”,助力群众平安出行。
锥桶表面环绕粘贴着反光标识、高速公路报警电话、救援电话及当前所在辖区的大队报警电话,桶身印制有“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的九字警句和安全操作指南。车辆一旦发生事故、故障或其他突发情况,驾乘人员下车使用锥桶时,便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权威的安全指令。根据锥桶印制的提示,驾驶员做好基础防范措施并拨打报警电话,能够有效降低安全风险,防范和化解次生事故发生。
司机王师傅驾驶重型半挂牵引车行经济青高速南线沂源隧道时,车厢篷布被吹起,无法继续行驶,被迫只能将车辆停在隧道内。隧道内车流量大,路过车辆纷纷躲闪,十分危险。路面执勤民警接警令赶到现场时,发现货车已经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后方也按规定摆放好了一排反光锥桶。王师傅说:“停下车后不知道该怎么做,万分焦急时看到隧道内摆放了很多反光锥桶,就马上按照要求做好了安全防护,避免引发交通事故!”民警帮助王师傅处理篷布的过程中,他连连道谢:“多亏你们及时帮助,还有这隧道边上的锥桶,真是太有用了。”
暑期,群众自驾出行频繁,路面车流量激增,疲劳驾驶、分心驾驶等不文明驾驶行为引发的事故和持续性高温导致的车辆自燃、爆胎等突发状况日渐增多。支队利用大数据技术并结合近三年暑期事故和近6个月一般程序事故的多发点位,分析出重点风险隐患路段,在全辖区重点路段投放4000余个锥桶的基础上,更加精准地在青银高速青岛方向K309、K229+400M、银川方向K289+900M,青兰高速兰州方向K186+800M、K150+600M等20余处点位,增设便民反光锥桶500余个,进一步织密了动态安全监控与应急保障网络。
暑期正值道路施工作业高峰期,同时车流量激增,施工路段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做好便民反光锥桶精准化投放的同时,各大队积极对接施工养护作业单位,在辖区施工路段增设多组声光电一体化报警设备。在施工路段前端500米处提前连续设置多组设备,提高声音分贝、提亮爆闪光束,循环播报警示语,并实时联动导航公司更新施工路段位置信息,扭转了以往施工养护作业区防护不明显、距离不够长的被动局面。综合运用声音、灯光及导航提示,提前预警并快速唤醒驾乘人员的视听感知,显著提升其反应能力。依托全天候、立体化的多维预警体系,从源头上有效防范事故发生,全力守护暑期道路平安畅通。(山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