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范勇 张晶)4月12日,山东聊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公布《优化营商环境17项措施》,以便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努力创造更加文明畅安的交通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以来,交警支队认真落实市委和市公安局党委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只当路标,不当路障”“无论你在哪里,交警服务就在身边”的理念,推出优化营商环境17项措施,改进工作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各大队建立警企、警商联络员制度,健全对口联络服务台账,大力整治企业园区周边交通秩序,确保企业园区周边停车有位有序。当好引路员、服务员、宣传员,设立0635—7185000、7185200交警服务营商工作热线,24小时接受服务、咨询、投诉和建议。
对外地车辆因对路况不熟悉,首次违反禁令标志,能够听从劝阻的一般交通违法行为、执行抢险救灾、紧急救护任务的车辆发生一般交通违法行为、未随身携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按规定放置检验合格标志能够当场改正、机动车前后窗范围内悬挂、放置物品、饰品,影响安全视线,当事人当场立即纠正、驾驶机动车超过规定时速10%以下、非机动车不按规定载物,对行车安全影响不大及小型客车装载少量自用品等9项不影响交通安全的轻微交通违法不予处罚。聚焦“两下降一遏制一杜绝”目标,优化改造市城区40个路口,增设92个交通信号灯、73处监控、施划22万平方米标线。结合城市道路设计、交通流量、道路通行状况等情况,对昌润路等16条道路的最高限速值由40 km/h、50km/h、60 km/h分别上调10—20km,重新设置限速标志(已发布)。通过交通广播交警直播间、交警微信微博、交通诱导屏、手机短信,及时发布路况、交通违法提醒、天气预报等服务。
除在市行政服务大厅现场办理外,驾驶人可提前2个工作日通过“聊城政务服务”手机APP提交申请,审批通过后生成临时通行证二维码页面(保存在手机),执勤民警现场扫描二维码验证。利用微信平台,在“山东交警电子证照”公众号中生成机动车驾驶证电子凭证,驾驶人只要携带存有本人机动车驾驶证电子凭证的手机即可。推行车驾管业务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个窗口办结;补换领、审验驾驶证等18类车驾管业务,申请人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明一证即办。全市公安交警对外服务窗口,取消中午休息时间,当天手续不办完不下班,周六、周日错时办公,除法定节假日外,全年无休息日。在银行、4S店、二手车交易市场、安检机构、保险公司、社区、乡镇邮政代办点、乡镇交警中队、城区交警中队等增设服务网点,根据网点性质分类下放补换领牌证、抵押登记、注册登记等23项车驾管业务。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www.122.gov.cn)、“交管12123”手机APP等渠道,实行交管业务24小时网上受理。驾驶人考试预约、检车预约、机动车选号、补换领驾驶证、申领免检标志等业务实现网上受理、信息后台审核、牌证邮寄送达。市、县两级车管所设置自助服务区,增设车驾管“一体机”、自助照相机、体检机、选号机,提供一站式自助服务。服务窗口推广使用网银、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做到受理、审核、缴费、发证“一次排队、一次办结”。采取车辆“一进一出”行驶、流水线作业方式,车主在机动车查验通道内即可办理资料审核、车辆查验、选号制证等新车上牌业务,实现“裸车进、带牌出”。对“车能动、人未伤”的轻微车损事故,与保险部门开展“警保联动”,当事人可通过手机上传证据后,实现网上定责、调解、定损、理赔。
同时,在县(市、区)事故处理岗位设置事故复核受理点,就近受理交通事故复核,对符合要求的当场受理,减免当事人往返次数。聊城市辖区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有抢救费用超过交强险责任限额的、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的、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情形,由开通“绿色通道”的医疗机构先对受害人进行救治,然后由救助基金机构垫付抢救费用,事故处理完毕后,再向救助基金机构偿还垫付费用。对因抓落实不力、行动迟缓,严重影响营商环境,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山东聊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