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马慧玲)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将检察工作融入区域发展,倾力打造“山水益行”公益诉讼检察文化品牌,以检察之力守护碧水青山。
据悉,泗水县检察院成立“山水益行”办案团队,创新构建“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融合机制,在重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通过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同步追责,以补植复绿、追缴生态损害赔偿金、劳务代偿等多元化路径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实现惩治犯罪、生态修复与区域发展的有机统一。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在案发地挂牌设立“公益诉讼生态公益林修复基地”,让案发地成为“警示窗”。基地设立以来,先后开展宣教活动10余场,接受宣传教育900余人。
针对污染、侵占河道、黑臭水体污染问题,“山水益行”办案团队强化溯源治理,依托“府检联动”机制,与行政机关构建线索移送、联合巡查、整改评估、回头看“四位一体”闭环监管体系。通过强化与行政机关的协调配合,促进问题整改,筑牢碧水安澜法治屏障,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2024年以来,办案团队已开展跨部门联合巡查6次,运用无人机航拍、水质快速检测等科技手段排查问题40余个,推动问题整改率100%。针对巡查发现的多家高耗水企业违法开采地下水问题,推动行政机关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排查用水企业88家,查处违法用水企业35家,封停自备井12处,追缴罚款20余万元。
同时,泗水检察机关注重开展数字检察工作,以数据驱动、智能辅助赋能新时代法律监督,先后创建监督模型12个,发现监督线索110余件。其中,依托自主研发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征收法律监督模型”,督促行政机关追缴易地建设费1130余万元。(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