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水质清澈、水草茂盛、鱼翔浅底……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某工业园内4条过境河道周边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景象,工业园内的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主导产业链条搭建。前来回访园区河道污染整改情况的青岛市黄岛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在感叹眼前这番繁荣景象的同时,不由回想起一年前协调治理河道污染的一幕幕场景。
工业园区4条河道遭受污染
2023年底,青岛市黄岛区检察院获悉,某工业园区周边4条过境河道存在污染。该院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经走访发现,工业园区内4条过境河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园区内生态环境。
“因无法查明污染源头,我们积极排污清淤,数次治理仍收效甚微,水体污染、鱼虾死亡等问题反复出现。”检察官在走访时,园区相关负责人无奈地说道。
据悉,该工业园区承担着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且项目启用在即,过境河道被污染严重影响园区生活和营商环境。了解到这些现实紧迫性,检察院立即针对河道治理问题成立了工作专班。
锁定源头联查联治
工作专班调查取证后发现,经检测,涉案河流水质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五类地表水排放标准,结合前期治理情况,初步研判污染源系河道上游来水。
只有精准查明污染源头实施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园区内过境河道水污染问题。但棘手的是,4条河道上游流经多个街道小区、商业街、工厂,锁定污染点位极其困难。
青岛市黄岛区检察院经多方调研研究后,决定推动实现污染源联查联治。2024年1月,检察院初步拟定了溯源排查分工方案,并邀请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环保部门、属地街道等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在充分沟通基础上,与会单位共同确定了溯源排查的详细分工方案,共排查雨污管道混同等污染点位27处。
因污染点位多,且分散归属4个街道、部门监管,为高效推动联合整治,该院启动了公益诉讼诉前磋商程序,邀请各相关部门召开磋商会,对污染点位监管职责归属展开论证并形成一致意见。
27处污染点位全部治理完毕
磋商会后,各责任单位细化治理方案,积极控源截污、清淤活水,青岛市黄岛区检察院牵头协调,全程跟踪督促。3条河道的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1条河道存在水质浑浊、散发异味等问题。
为此,该院立即组织召开河道污染中期治理现场会,会同属地街道、环保部门等开展全流域污染点位拉网式排查,最终新查明上游某企业排污暗渠1处,并督促其彻底整改。
2024年底,排查出的27处污染点位均治理完毕,上下游沿线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工业园区内4条河道水质也得到了改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得以如期顺利推进。
为巩固办案质效,检察机关邀请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回头看”活动,通过实地查看、案情解说、对比治理前后效果图等形式,详细展现了治理过程,受到代表们一致好评。
“为推动实现长效治理,我们依托‘河长湖长湾长+检察长’‘府检联动’等工作机制,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区域协作、研判预警、常态化巡查、控污治污等机制,变‘分域治水’为‘全域治水’,努力以更高质量检察履职服务美丽生态建设。”青岛市黄岛区检察院检察长张连杰表示。
来源:正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