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检察院开展看守所“元旦”节前安全大检查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检察 > » 正文

山东东营检察创建“东枫暖”窗口服务品牌 做优做实控申检察为民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何在办理群众信访反映的“小案小事”中,守好民生“大情怀”,答好民生“大考卷”,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东营市检察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东枫暖”控申为民服务品牌,以“便民、爱民、亲民、安民”为目标,把信访工作做实做细做优,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为民的检察温度,省检察院作为“检护民生”工作品牌予以推广。
 
  树牢“如我在诉”理念
 
  彰显司法爱民之心
 
  一是坚持温情接访,秉持“三声”“六心”工作法,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用心倾听诉求,细心询问细节,公心办理案件,诚心解决问题,耐心答复结果,齐心救助帮扶,积极回应每一项信访诉求。二是坚持高质效办案,两年来受理的1800余件信访诉求全部做到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结果或进展答复。加强申诉案件反向审视,针对国家赔偿案件实务中存在的问题,撰写分析报告,最高检推广。三是坚持应救尽救,开通救助“直通车”,将救助贯穿司法办案全过程、全环节;拓宽救助资金来源,与慈善总会、工商联成立“黄河口检爱”司法救助基金,已专项救助困难妇女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11名。
 
  完善检察为民措施
 
  提供“零距离”亲民服务
 
  一是院领导接访包案解决信访难点。院领导每周轮流接访,包案办理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带案下访,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维护民利。市检察院丁西超检察长包案化解一信访案件,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院领导包案办理信访案件典型案例。二是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发挥数字检察优势作用,研发“共享云检察” 综合信息平台,将线索收集、普法宣传、矛盾调解等职能置于“云端”,变群众上访为检察下访,共收集线索230条,提供法律咨询320余人次,化解矛盾60件。三是检察服务进社区、进网格。主动融入网格化市域综合治理,以“数据共享、工作联动、服务一体”为目标,梳理确定40余项涉及检察工作的事项责任清单,选派资深检察业务骨干辐射至社区网格,构建起点面结合、法律监督和司法服务全覆盖的检察基层工作网络,妥善办理相关诉求390件。
 
  建立“检察官+N”模式
 
  多元化解矛盾安民心
 
  一是检察官+调解员,检调对接促和解。设立民事行政检察和解中心,成功和解、化解民事纠纷和行政争议30余件,1件被评为全省典型案例。二是检察官+律师,检律协作推动“事心双解”。值班律师深入参与化解涉法信访矛盾,共接谈当事人331件364人,化解矛盾纠纷92件,代理刑事申诉11件。三是检察官+听证员,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院领导主动对疑难复杂案件组织听证,把矛盾化解工作的重心和关口前移,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四是检察官+心理咨询师,专家团队化“心结”。组建心理咨询师专家库,参与接访、听访和检察听证等,依托专业化知识,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
 
  优化服务大厅设施
 
  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
 
  一是便民设施配备齐全。全市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全部开设“信、访、网、电、视频” 五位一体诉求受理渠道,检察热线24小时在线。设置电子显示屏,公开法律监督规定及领导接访信息;配备法律图书、应急药品、轮椅、老花镜、便民伞等,进一步方便来访群众。二是坚持特殊群体优先。设立企业权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残疾人绿色通道等专门接待窗口,受理、分流、办理、答复实现“四优先”。三是设立检察官志愿岗。业务部门检察官每周轮流开展信访值班,针对业务问题现场提供咨询解答,指明维权途径,提供精准服务。
 
  近年来,市县两级院多个控申部门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文明接待室”、省级“青年文明号”、 最高检“为民办实事”优秀团队,办理的5起案件获评全省典型案例,经验做法被《长安评论》《检察日报》《中国妇女》报道。(山东东营市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