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德州市检察院以人才“活水”激发职务犯罪检察新动能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检察 > » 正文

枣庄检察院:打好“组合拳” 护航“强工兴产” 助力“工业倍增”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6月26日下午,山东省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优化营商环境”系列主题发布会。枣庄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姜广俊,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文亮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枣庄市检察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强工兴产”,助力“工业倍增”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枣庄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深化强工兴产实施工业倍增动员大会精神,自觉将检察工作融入全市中心大局中去谋划,依法能动履职,打好“防范风险+优化环境+保护创新”能动履职“组合拳”,为“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和“工业倍增”保驾护航,努力在服务保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力服务现代化强市建设大局
 
  枣庄市检察院党组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强工兴产、转型突围”,高度重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锂电产业、支持山亭产业突破发展等全市重点工作,迅速部署推动。一是强化政治引领。通过召开党组扩大会、支部会、部室会等,将全市深化强工兴产实施工业倍增动员大会精神传达到全市检察机关每一个“神经末梢”,迅速把全市检察干警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二是出台服务意见。立足检察职能,先后制定《服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工作措施19条》《服务“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措施16条》。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打好“防范风险+优化环境+保护创新”能动履职“组合拳”,努力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相关工作机制被市委办公室、山东法制报、枣庄日报转发。
 
  二、严防严惩金融犯罪,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是主动研判经济金融风险。立足检察职能,构建“依法办案+风险预警+专项调研+检察建议”的履职模式,持续落实最高检“三号检察建议”,对2020年以来全市金融犯罪专题调研,分析犯罪形势,提出加强监管的建议,强化“一案一整治”,制发检察建议促诉源治理。二是守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常态化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保持对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今年以来批捕4件5人,起诉14件45人。扎实推进“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三年行动”,落实“一案双查”要求,办理的袁某洗钱案被评为全省惩治洗钱犯罪典型案例。会同市人民银行、市法院、市公安局,先后到台儿庄区、薛城区开展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专项调研督导。三是守好税收的“真金白银”。聚焦外贸出口等重点行业,依法严惩严重危害税收的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批捕1件1人,起诉9件17人。
 
  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部署开展服务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一是优化平等保护理念。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办理扰乱市场秩序案件批捕14件20人,起诉22件89人。打造“内部融合、行刑联动、检企共建”服务企业发展模式,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做实平等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典型事例。二是细化服务企业举措。出台3个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编印《服务企业发展法律风险提示手册》,走访企业发放700余册。深化涉民营企业案件立案监督、“挂案”清理等专项活动,办理的王某某职务侵占撤案监督案,依法妥善处理文旅公司股权纠纷,被最高检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监督案例。三是助力企业守法经营。办案过程中,积极提供精准法治服务,既治“已病”又防“未病”,注重以案为鉴、以案促管,针对司法办案中发现的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向涉案企业提出检察建议,深入企业以案释法,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实现“办理一个案件,挽救一个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的办案效果。邀请企业家代表参加公开听证、公开宣告、检察开放日、检企座谈会等活动10余次,主动为企业“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营造“重商、亲商、爱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四、以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为切入点,积极护航锂电等重点产业发展
 
  秉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推行涉知识产权案件优先受理、优先介入、优先监督“三优先”办案模式,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一是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锚定知识产权保护上下游环节,由相关部门协同推进打击侵权假冒、惩治恶意诉讼等专项行动。建立健全专家咨询、专家辅助参与办案制度,邀请10名知识产权行政监管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探索建立“诉前协助审查、出庭专家辅助、庭后双向评议”全链条辅助办案工作机制。创新“刑事追诉+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办案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被最高检转发。办理的被告人王某等3人假冒注册商标案,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二是加强科技创新保护力度。围绕高端化工、智能制造和锂电产业等创新链,依法严厉打击侵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数字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犯罪,为企业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成果积累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办理涉数字版权案件10件,以综合履职推动数字版权司法保护。办理的朱某、赵某涉嫌侵犯商业秘密案,不仅帮助被害企业挽回200余万经济损失,还协助排查在重要技术信息保密制度、保密措施和员工管理方面的漏洞,从建章立制、管理理念、保密措施等方面提出检察建议,去年该企业销售额增长近2000万元。三是服务“中国北方锂电之都”集聚发展。围绕省委、省政府支持枣庄“集聚发展锂电产业”,建设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知识产权检察服务站,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化办案团队,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走进市民热线直播间、“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等活动,多次派员到山东精工电子、康力医疗等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加强企业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保护,护航枣庄锂电等重点产业发展。(山东省枣庄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