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邹城市工人文化宫成功举办职工羽毛球比赛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环保 > » 正文

山东梁山县水务局探索省际河湖协同治理新路径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鲁豫携手护安澜 协同共治谱新篇
    ——山东省梁山县水务局探索省际河湖协同治理新路径
 
    山东法制传媒网:(张时朋 戚红建)近年来,山东省梁山县水务局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河长制平台优势,联合河南省台前县开展守护黄河安澜的深度合作。两地在跨区域协同治理中持续改革创新,共同筑起省际交叉河段的生态安全屏障,为保护母亲河贡献了坚实的水务力量。
 
    一、周密部署,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
 
    为解决省际交叉河段存在的“飞地”治理难题,县水务局积极作为,依托两县签订的边界河湖管理保护联系合作协议,主动对接台前县开展跨黄河联合巡查。在巡查前,两县河长办通过细致的规划与分工,共同制定详尽的巡查方案,明确巡查重点区域、内容以及时间安排。
 
    按照联合巡查方案,今年6月和9月两县河长办及相关成员单位组成巡查队伍,沿黄河两岸大堤开展细致排查,检查范围覆盖防洪工程、涉河项目、引水设施、河道状况及生态环境等,巡查人员通过近距离实地勘察,精准排查非法采砂、违章建筑、非法捕捞等行为,并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研商、即时部署整改。在巡查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向沿岸群众宣传黄河保护法律法规,讲解非法采砂、倾倒垃圾、违章建设等行为的危害性,有效提升了群众保护黄河的意识与自觉性。
 
    在巡查过程中,高科技手段得到充分应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实现了对大面积区域的快速覆盖,通过高清影像及时锁定偏远地段的违法倾倒、非法采砂等“四乱”问题;水质快速检测设备则能现场完成水质分析,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溯源排查程序。联合巡查的常态化开展,成功打破了行政区划壁垒,推动治理模式从“各扫门前雪”向“全域一盘棋”转变。
 
    二、机制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在实地巡查后,各行动单位召开专题座谈会议,就黄河流域岸线保护、河道保洁、河湖“清四乱”及河道综合整治等治理难点与经验深入交流意见,通过探讨跨区域协作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凝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共识与力量。会议认为,唯有破除地域阻隔、强化协同合作,方能凝聚起守护母亲河的强大合力。
 
    基于此,两县建立并完善三项关键机制:一是常态化联合巡查机制,定期开展跨区域河道联合巡查执法;二是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四乱”问题整治、水质动态监测、岸线规划布局等关键信息互通共用;三是联合制定突发性水事事件应急处置方案,保障突发状况下能迅速响应、协同应对。通过三项机制,推动黄河跨界河段实现“共同管理、协同治理、成果共享”目标。这一共建共治共享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为其他省际边界地区的河湖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三、法治护航,构筑行政司法双重保护网
 
    为解决两省执法标准差异,妥善处理跨区域违法行为处理争议,县河长办联合东平湖管理局梁山管理局、梁山县黄河河务局、梁山县人民检察院、梁山县公安局和台前县有关司法部门经过多次协商,统一了部分执法标准,建立了联合执法机制。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两县执法人员开展联合行动,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查处,弥补了因标准不一致导致的执法漏洞。
 
    通过加强司法协作,创新建立“河长+检察长”、“河长制+警长”的协作机制,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涉河违法案件,形成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增强了执法的威慑力,这种“行政执法+司法监督”的模式,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构筑了更为坚固的法治屏障。
 
    四、成效显著,从单一监管到全域共治
 
    联合巡查机制强化了信息共享与行动联动,促使监管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黄河治理工作中存在信息沟通不畅、执法力量分散、标准存在差异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些跨区域违法违规行为得到及时遏制。
 
    在河长制工作平台的支撑下,通过跨区域协作模式,两县成功打破了行政区域壁垒,加强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与协同处置,实现了从单一监管向全域共治的深刻转变,成为解决省际交界区域黄河治理难题的有效途径。
 
    展望未来,随着两县合作的持续深化,必将在黄河保护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一水相连的两地,正共同书写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供稿:山东省梁山县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