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2011年成立的山东省东营市看守所女子监区,负责全市女性在押人员的集中收押、教育管理。13 年间,女子监管大队 11批女警不懈接力,用女性特有的柔情,教育、感化、引导近 2500名女性在押人员重拾信心,走向新生。
深钻细研守正创新搭建全方位管教体系
“蔷薇在高墙内绽放,花蕊在风雨中成长。”涉嫌经济犯罪的张某某刚进入看守所时心理压力比较大,经常以泪洗面。民警在与她谈话时,她提出想写点文章,纾解情绪。于是民警给了张某某纸和笔,写出来的文章在监区内很受欢迎,而她也逐渐平复了情绪。后来,越来越多的在押人员参与进来,监区氛围明显好转。
那时,女子监区刚成立,民警们大部分是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在所领导的指导下,创办了属于在押人员的《新蕊报》期刊,刊载改造心得来鼓励、引导大家,实现心灵的抚慰和救赎。
在看守所,安全是最低标准,也是最高准则。巡视、收押、办理提审提讯、谈话教育……这些工作考验着每个女孩的耐力和韧性,她们也承受着不为人知的压力和风险。
如今,女子监管大队形成了以“启迪育人、明理守法”为内涵的“启明”工作理念,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和“以人为本、惩教并举、教育为先”,以监所安全为前提,拓展教育内容,引导在押人员加强对违法行为的认知,消除对抗管理心理,努力将监管大队打造成为教育矫治在押人员的“特殊学校”。
以人为本细致关怀保障女性合法权益
“初入所时是恐惧,是迷茫,是对于未来的彷徨……感谢你们为我在黑暗中点亮一束光,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感谢你们让我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王某某入所时还未成年,前不久,她服刑结束,专门给民警张萌臻寄了一封感谢信,感谢她当初家人般的谆谆教诲。
当时,张萌臻在与王某某谈心中了解到,因为家庭的缺失,她不愿上学、疏于管教,在网络结识了社会上的所谓“ 好友” ,最后误入歧途。“把这里当成家,我们都是你的家人。”张萌臻在悉心开导她的同时,还为她带来学习资料,帮助她学习,引导激发她对学习的渴望。在王某某18岁生日时,张萌臻与监室内在押人员一起提前排练节目,制作生日蛋糕,陪她唱生日歌。 王某某在感动的眼泪和欢快的笑声中度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成人礼”。
这样的感谢信,张萌臻和同事们每年都会收到不少。民警们都说,以真心换真情,付出之后总有回报,这是对她们工作的最大褒奖。
为了做好在押人员思想教育,女子监管大队每月制定一次教育计划,开展包括团体心理辅导、大课教育两次特色活动,组织押员书写心得体会、制作板报、 特色评比,让“ 正能量”取代“负能量”。
规范执法倾情奉献打造法治文明监区
对女子监管大队的民警们来说,看守监管工作就是 24 小时盯着。每天一上班就盯在监控前,隔十几分钟就要到各个监室巡逻排查一圈,还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制度,提高监区安全系数。
费某某常年患有被迫害妄想症,经常做出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行为。一次夜间,费某某突发癔症,胡言乱语,攻击他人,其他在押人员一窝蜂冲上去制止,却不得章法,拉不住她。“她们都偷偷趁机打我,我都看见了,我现在浑身都疼……”事后,费某某向民警郭嘉彤告起了状。通过倒查监控、医生验伤,郭嘉彤及时证明了其他在押人员的清白。
为做好突发事件处置,民警们制定了“三定位”制度和工作预案,对需重点监管的在押人员指定专门在押人员负责,发生突发情况,果断制止其危险行为,其他在押人员立刻回到各自床位,远离事发点,保障自身安全的同时,及时向民警报告。
从监室考核、执法规范、权益保障、医疗卫生四大类出发,常态化开展在押人员每日训练、每周评比、每月考核;坚持每天早中晚查人数、查病情、查值岗“三查”;从规范在押人员一日生活作息入手,实行“四必十禁”管理,杜绝监区内霸凌现象……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监所管理更规范、更科学,保障监所更加安全。13年来,市看守所女子监管大队始终保持了队伍“零违纪”、业务“零事故”,被授予“全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全市公安机关巾帼建功示范岗”等荣誉称号。(山东省东营市看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