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加拿大共工新闻社在多伦多专访恩平同乡会会长岑振良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访谈 > » 正文

法院“硬核追款”的6种常用手段,一看就懂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面对局部履行未生效判决的被执行人,法院的执行措施并非“纸上谈兵”。从查控财产到信用惩戒,每一项措施都有实际的操作规范和案例支撑,看法院如何通过执行强制措施兑现胜诉权益。
 
    1.财产查控:先摸清“家底”
 
    小王起诉张某还钱胜诉后申请执行,法院当天通过“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查到张某名下有1张银行卡内有5万元,立即冻结该账户,避免张某转移资金。
 
    2.查封、扣押:“锁住”可执行财产
 
    李某欠薪被执行,法院查明其有一套闲置住房,随即张贴查封公告,明确“未经法院允许,不得出租、出售”,后续将启动拍卖流程。
 
    3、冻结、划拨:直接“划走”存款
 
    赵某未按判决偿还借款,法院冻结其工资卡后,每月从卡中划拨2000元(保留其基本生活费),直至还清10万元赔偿款。
 
    4.财产拍卖、变卖:把“实物”变“钱款”
 
    孙某名下的房产被查封后,经评估价值15万元,法院在淘宝司法拍卖平台公开拍卖,最终以14万元成交,这笔钱扣除申请执行费等必要费用后,全部支付给申请执行人。
 
    5.限制高消费:“堵死”奢侈消费路
 
    陈某欠贷不还被列为限制高消费对象,一次他想购买高铁票出差,系统提示“因被限制高消费,无法购票”,最终只能选择普通火车,出行效率大幅降低。
 
    6.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挂上”失信标签
 
    周某明明有商铺租金收入,却谎称“没钱”不还欠款,法院将其纳入失信名单后,他去银行申请房贷时被拒绝,想注册新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也因“失信记录”未通过审核。
 
    这些执行措施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发力。法院可精准适用这些措施,让每一份判决都不打折扣,切实守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供稿:吉林省和龙林区基层法院执行局 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