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朱玉富)立夏时节,记着回老家济南钢城,与村民交谈中,有村民介绍沙林峪土岭上,村民朱玉存,发展了10余亩特色产业酸枣树,树的间隙中种植上西瓜、花生、地瓜、南瓜和玉米;成为光秃山岭一道靓丽的风景。2025年7月14日的午饭后便骑上电动车慕名去采访种植酸枣的罗汉峪村村民朱玉存。踏上村子通往九龙庄村的东北岭,是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罗汉峪村、九龙庄村和庙子村三个村联合修建的沙林峪水库;站在库坝埂上,只见湛蓝的库水波光潋滟,坝上栽植的两排垂柳迎风摇曳。水库里茂密的芦苇随风起伏,如碧波荡漾。站在坝堰上,俯视坝南,在巩家泉西侧,一排刚刚搭建的枣红色板房,在一片庄稼的绿色衬映中,板房更加显现出它的“艳丽”,在板房的东南西北侧是一片生机勃勃的10亩“野酸枣树”。这片黄沙岭,曾是村民无奈的“硌死蛇虫的黄山岗”。经过村民朱玉存两年的开荒整地,今年刚刚栽植的3600株酸枣,均已挂果,最多的一棵挂果已达5斤。“一村一品”的示范村建设,点燃了罗汉峪村的“产业绿”,也书写出了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朱玉存联系电话:18863410776)
《农民日报》上的一则河北发展酸枣的新闻让朱老汉心动行动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罗汉峪村,村民朱玉存,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今年60岁,因外出打工受年龄限制,2024年春天,便与妻子赵菊星商量,三个孩子都结婚了,虽然花大钱的事情没有了,但人情世事也不少,现在我们还能劳动,挣点零花钱也给孩子减少些负担。当时的野酸枣,在村里外来收购商贩的价格是每斤17元钱。那酸枣是实轴轴的沉;酸枣虽小,全身是宝。经过两年努力,昔日的荒山岭,变成了今天一眼望不到边的酸枣园。被一场夏雨刚刚浇灌的玉存中药材(酸枣)种植示范基地内,酸枣树排列成行,舒展着枝叶,一颗颗酸枣挂在枝头,红绿相间,煞是好看。酸枣的药用价值自古就备受推崇。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其“性平、味甘酸”,具有健脾开胃、养心安神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酸枣仁具有镇静催眠、改善记忆、降血压血脂、增强免疫力等多项保健功能”。
“老农”自我钻研成为栽植酸枣土科技专家
“为了让酸枣产业化和规模化,今年,基地通过营养杯育苗法,村民朱玉存已经自己培育酸枣苗8000多株,明年新增酸枣种植面积90亩,力争2027年达到120亩”。罗汉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朱玉贝,指着宮家峪水库旁的一大片山坡地说,在这里被验证成熟的酸枣种植模式和嫁接栽培技术将向全区辐射。
酸枣在罗汉峪村并不是啥稀罕东西,现在村庄三面环山上有数不清的野酸枣树,童年时候,没有少摘,也成为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令水果。地处济南市钢城区腹地西侧的艾山街道罗汉峪村,属山地丘陵区,可利用山地面积1.5万亩,年均气温10℃。优良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成为钢城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金银花、萝卜种、丹参、黄芪和野酸枣的“金饭碗”。
有了“金饭碗”,种什么植物,成为朱玉存首先思考的问题。“酸枣喜水、喜阳、怕涝,罗汉峪村大部分土地都是黄沙土质,地表不仅有水,而且村水电基础设施完善、阳坡多,很适合种植酸枣。”朱玉存认为,罗汉峪村可以采用流转土地的形式发展酸枣产业,在不改变林地性质的前提下,通过更换树种,把原先种植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更换成高效益的酸枣树。
为了扩大种植面积,今年5月份,朱玉存先后到临沂蒙阴、济南平阴引品种酸枣苗和酸枣种,为有效提高酸枣产量,朱玉存与妻子赵菊星利用网络、快手和抖音学习种植模式、品种筛选、修剪技术等六大项技术攻关,探索更适宜钢城区艾山街道发展的密植模式、新品种。
酸枣园里,正在察看酸枣长势的朱玉存向记者介绍说:“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我们引进了全国各地酸枣种质资源,包括珍珠系列、静心系列、邢州系列、久和系列、双仁系列、朝阳系列等20多个稳定的新品种进行试种,从中筛选最适宜的高海拔、早熟酸枣新品种。”
栽植酸枣小苗3至5年后才进入结果期,前期投入大,一般农户很少规模化种植。但酸枣产业用量大,前景广阔,目前朱玉存已经投入了10多万。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3.8亿人面临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酸枣仁是治疗失眠的重要药材,市场前景广阔。”朱玉存妻子赵菊星侃侃而谈,我们老百姓没有啥本事,只有下不完力气,虽然种植酸枣很辛苦,但看到酸枣挂果的时候,也会从中感受到苦中的甜。
酸枣产业发展“进度表”
在朱玉存看山屋子及办公室里,北墙上贴着一张发展酸枣产业的发展“进度表”。
“我们以朱玉存10亩酸枣为龙头,通过两步走,带动酸枣项目全产业链发展,推动酸枣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看到朱玉存的发展规划图;罗汉峪村支部书记兼主任朱玉贝介绍,第一期建设酸枣示范基地连片300亩,目前已经完成种植20亩,其中在罗汉峪村西沙峪水库东西南北四面发展酸枣育苗种植基地10亩,并配套水肥一体设施及水电设施,村里也注册了“野山红”商标,经过朱玉存的不懈努力和实验。现在的酸枣苗成活率已达到92%,长势良好,达产后亩产酸枣(鲜)500公斤以上,产出酸枣仁20公斤,亩产值可达1万元左右。在村南舍林岗子下面朱玉存明年将发展3座育苗暖棚,栽植品种苗1万株,保障300余亩种植用苗需求。
“到2026年,我们将推进全村中药材种植规模发展到300亩,力争通过5年努力,建设500亩高品质道地药材产业基地和种源供应基地。”村支部书记朱玉贝向记者介绍说。“我从2023年到现在,和妻子赵菊星一直利用书本、抖音、快手、视频研究酸枣种植技术,从育苗移栽到田间管理,到嫁接改良,再到酸枣收购等环节,研究出了自己的一套规律和方法。我想用酸枣这个小产业,做成大文章,为咱们济南市钢城区的乡村振兴,还有农业增收做一份贡献”朱玉存接着说。
小酸枣变身致富增收“金果果”
相较于野生酸枣,人工种植培育的酸枣既充分利用了流转土地和荒山利用的资源优势,又避免了野生酸枣所面临的“采摘难”“采摘成本高”等问题。酸枣树达产后,亩均产值保守估计也在5000元以上,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现在酸枣产业还尚未连片和规模,销售只是靠外来商贩收购,价格受控,忽高忽低,农民积极性不高,普通农户观望心态较为明显。为了让酸枣产供销一条龙。村两委、包村干部积极帮助朱玉存积极寻求市场合作。先后到临沂鲁南制药厂参观考察,并且今年与淄川一家制药厂签订收购合作协议,确保“野山红”酸枣仁有多少收多少,且价格稳定,让农民不愁卖,充分降低农民种植风险。去年村南朱玉存发展栽植的1亩酸枣,去年已经挂果采摘,因忙当时于秋收庄稼,被村里的农妇借机偷偷采摘,损失很大。今年1000多棵最多的挂果率达2.5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20元计算,可采摘酸枣2500斤,收入25000元。酸枣芽能补脑安神,明年计划投资上一台炒茶机,每斤酸枣芽茶叶,售价在200多元一斤。经过两年嫁接的酸枣苗,长势强、产量高,每颗能卖到4元左右,明年再流转土地20亩,进一步拓宽酸枣的利用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
注册合作社让产品统一托管
为了让产业规模化,朱玉村存积极寻求村委帮助。在钢城区农业局、农村振兴局的帮助下,罗汉峪村玉存酸枣合作社顺利挂牌。合作社采用“托管、三统一分”和“公司+制药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动酸枣产业发展,不仅从源头保证了产品质量,更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可吸收20名村民到酸枣园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针对劳动力缺乏,尤其是技术劳动力缺乏的现状,朱玉存把村里的失劳村民吸收到合作社来,对深耕、旋耕、起垄、开沟、栽植、铺管、控草、修剪、采收等环节进行专业化管理,帮助农户解决劳力和技术问题。为确保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朱玉存准备向钢城区林业草原局、农村农业局、农村振兴局等相关单位,积极申请酸枣种特色种植业补贴项目,给予种植户酸枣苗木成本补贴,林木专家跟进技术扶持,联系销路等问题。
酸枣种植园的扩大与发展,给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陆续有庙子村、罗汉峪村和肖马村的村民来基地打工。正在酸枣基地除草的村民许兴香说,2024年春天起自己就到酸枣园打工了,“在这里打工能从正月份一直干到10月底,活儿也不难累,每天有80元的收入,最主要的是在家门口打工不耽误家务农活。”为了充分利用酸枣树空间,朱玉存与妻子赵菊星在树空内种植了8西瓜亩,种植上花生、豆角、南瓜、冬瓜、玉米等作物,并自掏腰包拦截了一座小型水库,打了两眼120米的深机井。并在河沟内养殖鸡、鸭、鹅。明年再上当地笨山羊莱芜黑50只;让荒山的充足的荒草得到充分利用。眼下,朱玉村以对酸枣基地投入资金10多万元。老两口没有什么积蓄,大部分钱靠借亲戚朋友和儿子、女儿的扶持。眼下心有力而不足的是,希望钢城区林业、农业、牧业部门给予政策性帮扶、扶持,让特色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今,在朱玉存的努力下,小酸枣不仅在罗汉峪村落地生根打响品牌,还为广大农户开辟了增收致富新门路。“我们的酸枣种植项目,将来不仅能有效促进村集体增收,还能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目前的销售模式除了卖给来村里的小商贩和签约的医药公司收购等线下销售方式外,我们通过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线上销售,让酸枣走出济南,走出钢城、走出大山。“种下‘酸’枣树,叩响‘致富门’。”朱玉存信心满满地向记者表示,现在村两委将紧紧围绕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酸枣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眼下,在罗汉峪村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艾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