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贴心人·明白人·知心人——记山东沂水沂城街道“愚公”徐海波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访谈 > » 正文

山东省汶上县军屯乡马山村干事创业好班子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马山村风采录
  ——山东省汶上县军屯乡马山村干事创业好班子服务记
 
  山东法制传媒网:(马继东)
 
  一
 
  在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中都城东北部30千米以外,有一个远近闻名、回汉民族同乐、颇具特色风情的小山村——马山村。
 
  这儿,有山有水,“鸟语花香”在此找到了婆家,山美、水美、人更美理想变成了现实,此乃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之现实版,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发展势头强劲。
 
  汶上县军屯乡马山村党支部领导有方,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大自然的舍得与馈赠下,成功摘掉了省定贫困村的落后帽子,幸福的色彩渲染着富民兴村美好的新生活。
 
  小山村精明强干的党支部书记韩雨,深知自己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他不负众望,模范地带领全村上下践行着党的服务宗旨,谱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书写着为民情怀,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OK!
 
  靓女爱帅哥,蜜蜂喜花香,泉水觅知音。马山村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自然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点赞、赢得了上级领导的信赖与赞许、赢得了青山绿水的欢歌与兴奋,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迎来了美好与温馨、迎来了诗和远方。
 
  马山村戴满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宜居村庄”“中国最美村镇”“山东省森林村居”“省级旅游示范村”“省级民族示范村居”“市级旅游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等荣誉花环,桂冠灿灿闪金光,令人羡慕。以韩雨为班长的马山村党支部被评为济宁市干事创业好班子等,荣誉灼灼生辉,乃是最好的诠释和佐证,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亦为极佳的褒奖和赞扬,青山动容、泉水叮当,亦在肯定和鼓掌。
 
  前不久的一个早晨,尽管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天公不作美,亦未挡住笔者前往全国文明村马山村采访,因为汶上县政协副主席龙茂义示意宣传树典型,况且已与军屯乡党委书记刘海伟电波握手。
 
  从村民俗馆大门外墙上的“马山村简介”宣传牌上获悉,据清宣统三年《汶上县志·山训》记载:马山,纵长二里,似马形,明鲁王屯军时军士来此牧马,故名马山。
 
  特别地,在宣传牌的右下角附有该村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荣誉证书的展开版。这张极为厚重的“名片”令人敬仰!
 
  马山村,现有人口1260人,其中回民42户146人;34名党员中有2名系回族;村“两委”5人,交叉任职3人;有1700亩耕地,亦有上千亩山地。
 
  绿色乃生命之底色,生态军屯,更是生态马山。这里的青山绿水保护得很好,几任村“两委”班子从未敢“动”过山,山上的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老的“一线天”胡同等面貌依旧。古老的山石被岁月刻画成美丽的画卷,活灵活现,好似在与游客聊天、说古今、话未来。美丽的石头不仅会唱歌,歌声迷人,还会讲故事,优美动听。
 
  5000余棵参天柏树已逾古稀之年,40000多棵核桃树林中,有105棵已逾百岁,所结之果虽然比浙江杭州千岛湖那边的山核桃个头大了些,但香味可口好吃得很,蜚声中外。
 
  山上的长枣树亦是果实累累满枝头,丰收在望。马山村人颇为淳朴,热情好客,游客上山游玩、搞采摘等,他们尽可能地提供便利……
 
  情深深雨蒙蒙,树深深绿蒙蒙。诗意马山之柏树林、核桃树林,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避暑胜地”。马山村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成为汶上县东北部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村西进军渠的一弯流水,系生态之源、生命之源。一泓清泉自大汶河流下,细水长流,两岸碧草青青。既有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我的祖国》中“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那种美感和享受,亦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那种意境和惬意。
 
  一座连心桥,连接着回族、汉族人民的心,连接着山上、山下的美景,连接着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村庄规划挺美,宽阔整洁的街道畅通无阻,院落外围的绿色小园,以花园、菜园、园林、绿地为组合元素,别具一格,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能自给自足绿色食品。
 
  民俗馆里的那些老物件,诉说着小山村的发展史,记载着历史的变迁,唤醒着人民的乡愁。至今保存良好的大口井颇为罕见,井壁石头上雕刻的“农业学大寨”字样依稀可见,见证着那年那月当地的水利建设、农业生产、艰苦奋斗之史诗;7米院两间房样式的老年人集中居住区,温馨别致……
 
  采访之翌日十时许,笔者便在记者沙龙网为这个偏僻、宜居、美丽、和谐、温馨的小山村匆匆发了一则题为《马山村:孤寡老人乐开怀》之新闻稿——
 
  获得“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村镇”“省级民族示范村居”“市级美丽乡村”等众多荣誉称号的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军屯乡东部小山村马山村,加大民生设施建设,让孤寡老人乐开怀。该村积极筹措10万元启动资金,新建8个院18间老年房,安排孤寡老人、低保户8户入住,极大地改善了孤寡老人们的居住环境,因地制宜发展了老年事业,使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受青睐。
 
  二
 
  歌曲《爱我中华》唱得好“……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 我中华 爱我中华……”马山村回汉民族唱赞歌,大合唱优美动听。
 
  山乡村景美如画。来到马山村村口,小溪水潺潺,连心桥横跨进军渠,走过石桥,淳朴的乡村气息便扑面而来。一条条干净平坦的硬化路连接着错落有致的农民新居,庭院外围用青砖砌成的露天“花园”,一派生机盎然,展现出一番郁郁葱葱、瓜果飘香、欣欣向荣之景象。
 
  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人人向往纷纷投上赞成票。2013年,马山村借助全县大搞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之契机,及时召开村“两委”会议和群众代表会,通过广播喇叭和网络学习平台积极宣传发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共建美好家园之热情,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建设之积极性,鼓舞了斗志、增强了信心、加大了干劲。如:积极与本村远在河南创业成气候的韩可对接,这位爱心人士欣慰表示乐为家乡作出贡献,形成了有计献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之良好氛围。
 
  2013年,投资10万余元彻底清理全村街道、街巷和垃圾死角;投资80余万元硬化进村路、南北中心街,达11350多平方米,人们站在水泥路面上心旷神怡;投资2万余元栽植法桐、木槿2000余株,净化、硬化、美化、绿化、亮化,改善其宜居环境。2014年,又科学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规划建设房前有菜园,屋后有果园的田园式庭院。
 
  路通财通,“五化”上台阶。投资420余万元硬化主街道等16条,修砌8千米长的排水沟,安装200余盏路灯,粉刷墙壁,新建2个文化广场,栽植绿化树,设置村务公开栏和40快宣传栏,主干街道全部绘制成文化宣传墙。旧貌换新颜,马山村成为军屯乡美丽乡村建设之样板,令游客和取经者流连忘返。
 
  近年来,马山村党支部牢记使命担当,强化党建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发展理念,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富民强村之路。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先后获得“全国宜居村庄”“省级民族示范村居”“市级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实至名归。
 
  多年在外打拼的马山村人,回到生养之地,大吃一惊。大有贺知章当年在《回乡偶书二首·其一》中所描述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那般情形,亦会自然地想起李玲玉的那首歌《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过去的时光难忘怀/难忘怀……女儿有个小小心愿/小小心愿/再还妈妈一个吻……”似有几分陶醉……
 
  “俺村里不错吧,现在厕所都改造了,清洁环卫工作人员按时到岗,休闲娱乐活动也不少,在城里住的大孙子也愿意回来了。”马山村村民赵恒山高兴地向游客们诉说着,“怎么样?到此一游收获很大吧?尝尝我们这儿的特产:山核桃、大枣、花生等,香甜可口,物美价廉,保您满意”。
 
  三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寓意深刻。马山村党支部一班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亦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其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美丽马山、幸福马山命运前途之大任,潇洒前行。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固本强基抓党建,凝心聚力谋发展,是韩雨书记之座右铭。他们始终把加强党组织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群众拥戴”的村集体领导班子。
 
  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全面落实党员亮化记分和农村党员划片定岗联户工作,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核心,开展了“我是党员我带头”“佩党徽,重宣誓”庆七一“模范党员”评选、“党员家庭”挂牌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群众中做表率当模范,切实维护好党的形象,为民代办事项105件,群众笑了,他们乐了。
 
  通过打造强班子,形成了有人管事,有人办事,干群同心同德干事业、铸辉煌之良好局面。
 
  创业增收铺就致富路。马山村“两委”与军屯乡农业办多方考察,确定了适合马山村发展的核桃产业。通过政府补助打岩心井、铺设PVC管道、整治荒山沙滩,并无偿提供元丰、香苓优质核桃苗木和核桃管护技术服务,与资金雄厚的开发商签订合同,让1000余亩荒山、荒滩变成了亩纯收入超过3000元之沃土。
 
  把农户的990亩土地流转到村集体手中,反租倒包,村集体以有偿服务的形式为承包大户提供劳务输出、管理,机井维护、电力维修等服务,在保证群众利益的同时,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马山村坚持发展成果惠民生,每年将村集体80%以上的收入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总投资投入600多万元,努力打造田园式宜居村庄,难怪“全国文明村”榜上有名。
 
  这个回汉民族同居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首先考虑到回民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深入开展好“双拥共建”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提高少数民族文化道德素质,从而使回、汉两族群众相互尊重、彼此团结、共同发展,维护马山村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清平乐·六盘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西江月·井岗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毛泽东恢弘诗句激励人,激励着韩雨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做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文章。
 
  马山村设有“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回汉民俗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以其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之方式改变着大家的生活习惯、邻里关系、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
 
  “四德工程”有歌声,评选出30名“诚信之星”“孝德之星”“友善之星”“正气之星”“励志之星”,广泛开展“文明户”“最美家庭”“济宁好人”“文明村民”“好公婆”“好媳妇”评选活动,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建设和美马山。
 
  马山村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深化乡村文明的重要内容,主动与军屯乡党委、政府签订了“移风易俗目标责任书”,按程序选举建立了红白理事会组织,健全了《红白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提升群众文明程度,移风易俗工作走在该乡前列。身边好人线索达1200余条,形成了人人向善的文明好风气。
 
  “移风易俗的新风吹过来,家里有儿子的不再担心天价彩礼了,家里有女儿的要比着“四德榜”上的模范找,红白事也比之前简单多了,一切都按规定来,一桩白事就能省一万多。”村民梁凤香话语诚恳、直白、亲切。
 
  马山村为构建和谐文明新村,村党支部书记韩雨担任马山村民事纠纷调解员,还选出由2名回民参与组成的无职党员4名义务调解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行春风得秋雨。马山村连续十余载“无群众上访”“无打架斗殴”“无封建迷信”“无刑事案件”,可歌可泣。
 
  马山村科学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加强山区开发,正在实施生态养生园、休闲观光园等项目建设,推出农家乐、采摘游,进一步强村富民。村党支部“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情为民所系”之承诺,变成了坚实的行动,昔日落后贫穷小山村蜕变成了全国文明村,奇迹+神话,创新+伟大,YES+OK,小山村好牛、好棒、好潇洒,笑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