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胶州警营里00后新警——“小吕”入列,守护力满格!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访谈 > » 正文

山东济宁:退伍女兵刘宪娥的平凡人生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退伍女兵刘宪娥的平凡人生
 
  一
 
  退伍女兵刘宪娥,出生于山东省济宁市原邹县田黄公社东流沟村,初小文化。其兄长刘宪寅,曾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英勇杀敌,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壮烈牺牲。国家民政部为其颁发了“烈士证”(编号略),全家人思念、怀念他的同时亦感到无尚光荣。
 
  同年8月份,刘宪娥被直接征集到刘宪寅所在的部队——13军37师110团卫生队服役。“接枪背”乃是一件光荣之事,她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光荣入伍,苦练杀敌本领保家卫国,勤奋学习业务知识和服务技能,救死扶伤,感到欣慰。
 
  其实,当初刘宪娥还不到征兵年龄,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去陕北小山村梁家河当农民一样,才15岁多,其弟弟妹妹们年龄更小。她只好鼓足勇气顶上去,再说扛枪保边疆脸上亦好有光。
 
  正如《我是一个兵》歌中所唱的那样——“离开家来到军营/手握钢枪目光坚定/淋着雨迎着冷风/一心练就过硬的本领/驻守在南北西东/青春年华热血沸腾/从夜晚直到黎明”。
 
  当兵责任重,刘宪娥感到光荣,心里甜丝丝、美滋滋、乐陶陶。
 
  二
 
  那时还讲成份论,刘宪娥的家庭背景挺好的。《烈士子女(弟妹)入伍登记表》上记载的清清楚楚。
 
  她1979年免体检直接入伍时,家庭成份为贫农。父亲刘昭海系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时任东流沟大队党支部成员,母亲赵士兰亦是一位模范社员。当时,他们是政治觉悟高、深明大义、明理守法的老实本分人,强忍着中年丧子之痛,同意长女刘宪娥(排行老二)接过烈士哥哥的枪,前往战区保家卫国。
 
  刘宪娥的三个妹妹刘宪荣、刘宪玲、刘宪凤和两个弟弟刘宪宝、刘元,可怜巴巴地看着她离开了家乡。
 
  刘宪娥的外祖父家在本公社上大古大队,亦是贫农成份;大舅是中共党员,系队里的学习积极份子和劳动模范;二舅任生产队长,责任心极强,带出了先进生产队;三舅为现役军人,亦光荣地投入了党的怀抱,前途无量。
 
  其姑父家住本公社大刘大队,仍为标准的好贫农。
 
  刘宪娥的家庭情况及社会关系不错,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当初,虽然说刘宪娥还不是很成熟,但她还是明白大道理的。战事吃紧,国家需要有人上战场,需要有人无私奉献,于是,她抹掉眼泪打起精神,信心百倍地踏上了革命征程,欣慰地唱起了军旅之歌,尽起了战士之责,学习、服务、奉献不甘落后。Very good(很好).
 
  刘宪娥在军营中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按照部队的严格要求刻苦训练,她不懦弱,不胆怯,不退缩,好勇敢。即使前面是深水坑,只要领导一声令下,该卧倒的必须卧倒,该跳的必须立刻跳下去,绝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服从,乃军人之天职嘛。
 
  按照刘宪娥的说法,在当时有的战友难为地哭过好几次,但她很坚强,硬把苦字咽在肚子里,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着上战场,维护国家的尊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她那时未掉一滴眼泪,从不叫苦,有着女汉子之风范,有着“铁娘子”郎平之韵味,有着革命军人之气概,有着中国人民之伟大精神。
 
  三
 
  刘宪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6029部队卫训队当卫生员,亦是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学雷锋做好事,多次得到领导的表扬。
 
  她1981年10月,光荣入团,其学习积极性更高了,革命干劲更大了,表现亦更突出了。
 
  在部队卫生队党支部书记尹远发、副书记姜喜轩1981年10月8日所签的《鉴定表》中这样评价刘宪娥——
 
  该同志三年以来,能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言论和行动上毫无条件的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团支部的帮助,光荣地加入了中共青年团组织。在“四有、三讲、两不怕”的活动中,能主动为群众做一些好事,工作积极主动,在劳动中不怕苦,不怕累,曾多次受到支部的表扬。
 
  学习较刻苦,自觉学习医学和科学知识,由于自己文化水平较低,但能克服困难坚持自学,在卫训班学习中,成绩较好。
 
  在值班过程中,服务热情周到,做到病员随叫随到,对医务工作认真负责,未出现任何事故。
 
  能团结同志,帮助同志一道工作。勇于开展批评,遵守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时刻用部队纪律严格要求自己。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如;有时作风不够紧张,工作有时不够认真,文化学习抓得不够紧。
 
  望该同志在今后新的工作岗位上,克服缺点,发扬成绩,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由于她严格训练、刻苦学习,加上水土不服,不幸在部队患上了疾病——“哮喘病支气管炎,精神分裂症,经常咳嗽”。
 
  为此,部队领导亦为之惋惜,于1981年10月9日为其办理了170元的医疗补助,是退伍费50元的三倍多,她很受感动,十分感激,真诚地感谢部队领导的关心和爱护!
 
  56013部队司令部1982年元月1日批准刘宪娥光荣退伍(退伍证编号:82,元,1成 退字第0988号)的《退伍军人登记表》上记载的很详细。
 
  刘宪娥的军人身份,其表现情况等,铁证如山。
 
  四
 
  现在,刘宪娥的病情越来越重,相信偏方去刘楼镇驻地的一诊所就医,费用挺高的。由于她常年吃药打针,家中已欠下十几万元的外债。
 
  “好事成双”、“双喜临门”等词语似乎与刘宪娥无缘。真是“屋漏又逢连阴雨”、“越渴越给盐吃”、“喝口凉水也倒牙”,她真够倒霉的了。
 
  其家庭真的是很不幸福。大儿媳嫌家贫离婚而去,忍心留下了一个吃奶的孩子,人为的给刘宪娥增加了负担。二儿子已经二十好几了还未成家,这又是刘宪娥两口子的一块心病。
 
  刘宪娥,家庭生活困难,经济负担过重。她本不想给政府添麻烦,可是出于无奈,她不得不恳请领导绿灯照顾,给予办理低保,以及看看还有什么好的优抚政策给予关照。
 
  优抚对象中的“两参人员”即参加过战争(主要是对越)和 参加过核试验的人员。按说,刘宪娥虽然够不上“两参人员”标准,但其兄长牺牲在对越自卫还击战战场上,太够格了。他牺牲后,其父母整天哭泣、忧虑、思念,身体吃不消,在两三年内相继离去。
 
  刘宪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接枪背”,服役三载,亦是很光荣的,颇值得骄傲的。
 
  世人是尊敬和崇拜军人的,是十分敬佩英雄的,国家是比较关注和照顾英雄及后代的。和刘宪娥一块退伍的女兵,外地的皆解决了其后顾之忧。
 
  据她介绍,在其同等情况的战友中,像四川省的罗菊花,山西省的贾代菊、董翠英、米秀云、赵月芳、李月娥,云南省的石丽萍、梁琴等,以及湖北省、湖南省的战友等等,问题均得以解决。山东省枣庄市、菏泽市的战友,济宁市邹城一块去的徐爱芹等,政府给买了工龄、交了保险,已经退休有保障了。
 
  刘宪娥,很个例。太可惜、太可怜、太令人心疼了。
 
  五
 
  刘宪娥退伍以后,政府没有给她安排工作,她和其他的农民一样,踏踏实实地务农。
 
  后来,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
 
  “人逢喜事精神爽”“喜鹊叫好事到”。在辛苦打工期间,刘宪娥认识了汶上县康驿镇解庄村青年小伙高福学。两人趣味相投,脾气挺合得来,渐渐地热情变恋情,情人变妻子,未婚先孕,收获一爱情结晶,全家人都很喜欢小迎接。
 
  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灾难降临了。高福学患上了重病,尽管花费了不少钱,还是未能留住其年轻的生命,刘宪娥成了寡妇。其命好苦,她娘俩的日子不好过。
 
  康驿镇小邵村未婚青年马广海,经常去解庄村走姑家,一来二去与刘宪娥熟识了。渐渐地,两人有着共同的语言,便点燃了刘宪娥的二次爱情之火。
 
  马广海不嫌弃刘宪娥带着个孩子,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情人眼里出西施嘛。情投意合,很快便组成了新的家庭。再后来,他们俩又有了共同的儿子马静。
 
  马广海,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好青年,亦没有很高的学问,种地干农活,开车胶补房顶,带着几个人去济宁李营市场刨树等,尽最大能力挣钱,养家糊口,给刘宪娥治病,早起晚归的亦不容易。
 
  六
 
  按说,作为优秀女兵的刘宪娥,经受过绿色军营的严格训练和刻苦学习,其政治思想、工作表现、为人处世等优于他人。可惜,她的生活并不是很称心如意。
 
  老天爷老是给刘宪娥开玩笑,处境的影响,精神的压抑,生活的磨难,使她的病情急剧恶化。
 
  不管怎么样,刘宪娥都是一位退伍老兵,是光荣的,是受人尊敬的,其境况亦是让人同情的。
 
  2018年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解放军和武警代表团发表讲话时,提到“绝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让军人成为社会最尊崇的职业”。他还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度同样需要英雄情怀”。所言极是。
 
  刘宪娥接过其兄长的枪,服役尽职尽责,努力工作,表现突出。然而,赶上部队大缩编她不得不退伍,她还真没在军营里过够呢。刘宪娥面对现实,愿意做兄长“烈士证”的持证人,恳请批准。
 
  笔者以为刘宪娥做其兄长刘宪寅之“烈士证”持证人顺理成章,当道OK!当然,还需要补交一份她与弟弟妹妹们达成意见一致的“协议书”,不是什么难事,走程序,可以理解。
 
  英雄们风光无限,风格高尚,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精神可嘉,荣誉至上,合情合理,无可厚非。
 
  党的阳光雨露照耀刘宪娥前进,部队领导的恩情重如山,她永远不会忘记,浓浓的战友情她永远不会忘记,火热的军营生活她永远不会忘却!(作者:马继东 中国报告文学作家、时代先锋杂志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