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梁山杨营镇开展“网格扬正气,反邪助平安”主题宣传活动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卫生 > » 正文

山东泰安岱岳区人大:让百姓看病有“医”靠 就医问诊有“底”气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肖玲 朱元旺)“多亏了区人大推动建立医疗急救网络,从发病到送医不到10分钟,要不然,俺还不一定怎么着了呢。如今在家门口看病,心中有底气,也更方便、更踏实!”家住岱岳区山口镇洼里村82岁的杨大爷,每每谈起去年突发脑血栓的经历仍感慨不已。这一暖心案例正是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大常委会创新监督机制,推动全区建立卫生急救系统快速响应机制的生动实践和缩影。

  精准把脉

  构建“三级诊疗”监督清单体系

  岱岳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健康岱岳实践”开展专题调研,组织334名区级人大代表开展医疗民生大走访,足迹覆盖全区479个行政村。“代表坐诊”听民声。依托全区15处代表之家、89个代表联络站和15个社情民意联络点,设立“代表医疗监督岗”,每月固定15日接待群众来访,定期收集群众看病问诊的诉求。“代表巡诊”查实情。成立医疗行业监督组,以“四不两直”方式不定期督导检查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摸底真实情况。“代表会诊”定对策。组织卫健、医保、财政等部门召开“医疗改革促进工作座谈会”,针对群众反映的村级卫生室设施落后、检查结果不互认等八大类130个问题逐一进行研判、逐个分析解决。

  过程管控

  “分层推进”为群众谋实惠

  岱岳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准确把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制度保障的核心要义,赋能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鱼骨图”。全面汇总梳理医疗卫生领域突出问题,坚持综合施策,分门别类细化工作方案。将“硬件设施升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关键节点,统筹选择距离卫生院较远、居住人口较多的村(居),按照“一院多区”的思路,全区建成分院区26处,实现120急救中心乡镇全覆盖。绘制“甘特图”。针对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难的情况,实施月进度管控,建成以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覆盖镇街卫生院的县域医共体,组织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下沉”,先后派出常驻专家45名到10个成员单位,构建起分级诊疗、有序就医的新秩序。更新“热力图”。围绕群众反映的“检查结果不互认”的堵点痛点问题,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动态调整监督对象,形成覆盖全区的“万里云”医疗影像平台,影像资料“下级检查、上级诊断”,全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实现125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仅2024年,为群众节省费用500余万元。

  长效护航

  “多维立体”监督贴近民意

  岱岳区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常态化开展监督,推动民生实事落到实处。社会监督有实效。招募基层群众、人大代表等担任“民情志愿观察员”,随时将群众身边发现的医疗问题“微整改”“细整改”。如,针对群众反映“慢性病治疗不方便”的问题,各镇街卫生院设立慢性病筛查、防护、管理、康复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协同,建立全链条慢病管理服务体系,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为慢性病、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服务。在线监督快响应。建立热线电话、电子信箱、微博、微信、抖音等融媒体平台快速响应机制,针对农村老年群体关注的“专家挂号费贵、挂号流程繁琐不会手机操作”的情况,岱岳区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出“患者到一级公立医疗机构就诊,慢病患者到二级公立医疗机构就诊,免除门诊挂号费”的惠民举措,一年来,累计减免69万人次、73万余元。多维评估更完善。引入“3+1”评价模型,即开展患者“院内、身边、周边”体验感评价,人大代表满意度测评,专家评审和整改“回头看”评估,让监督下沉到“最后一公里”。全区村级卫生室全部进行“五有三提升”建设,目前已完成155处;村卫生室房屋产权公有化率达到94%;建立76万份居民健康档案,完成10万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查体、7万名高血压患者和3万名糖尿病患者健康随访。清单交办明职责。该区人大聚焦建设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向区政府送达相关监督意见书,建立职责清单,实施“交办—整改—反馈”闭环监督机制,督促限期整改完成。全区551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了基本医疗保险、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医疗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医疗满意度逐年提升。(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