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清明未至,青团先火。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各大商场发现,作为传统节令美食的青团已经大量上市,口味也非常丰富。
4月1日上午,记者在中润大道上一处大型超市看到,各类青团被摆在醒目位置,既有包装精美的盒装青团,也有不少手工青团,引得顾客纷纷购买尝鲜。
青团又叫“清明粿”或“青圆子”,最早和寒食节有关,逐渐演变成清明节期间的传统食品,在江南地区尤为流行。发展至今,口味也变得十分丰富。记者看到,市面上的青团除了传统的豆沙、黑芝麻、蛋黄肉松口味,还有肉松辣条、抹茶等创新口味。“今年,我们准备了十几种口味,有抹茶、桂花酒酿和肉松辣条等新口味,价位在7元—12元/盒不等,也有按斤称重售卖的,价格为12.8元/斤。”该超市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青团进入销售高峰。
为确保广大消费者能够品尝到安全、美味的青团,张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青团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全力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执法人员深入辖区农贸市场、超市、糕点店等青团制售场所,重点检查生产经营主体资质是否齐全、食品原辅料采购是否履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义务,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证明,现场制售条件是否卫生洁净、是否按照贮存要求存放等,进一步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执法人员还重点查看了青团的包装标识是否规范,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是否清晰标注,严防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
在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向青团制售单位宣贯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督促指导生产经营者严格控制生产过程、规范操作流程,切实做好食品安全追溯。
截至目前,张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出动执法人员70人次,检查经营主体33家次。同时,发布科学食用青团消费提醒,消费者选购青团时要注意“三看”原则。一看资质。选择正规经营渠道,向经营者索取和留存购物凭证等票据并妥善保存。二看包装。仔细查看标签、配料表、生产厂家和(或)经销商、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储存条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是否齐全,不购买信息不全、不清晰或有篡改迹象的产品。三看状态。漏气、破袋等包装破损的产品谨慎购买,不要购买或食用过期青团。此外,市民要科学储存少量购买,注意按照包装上标明的贮存条件存放,现制散装青团建议当日食用,并根据实际需求量购买,避免造成浪费。青团馅料往往高糖、高脂、高热量,质地粘腻,老人、儿童、肠胃功能弱的人群不宜食用过多。青团不宜冷食,尽量趁热食用或者彻底复热后食用。(淄博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