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程天宇)新学期伊始,为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刑事审判团队于开学第一周走进汪清县第三小学校,以“法治副校长”身份为学生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普法讲座。法院干警程天宇作为主讲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形式,将《食品安全法》知识转化为生动易懂的实践指南,助力青少年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食品安全启蒙:从生活认知到法律意识
在“食品安全初印象”环节,主讲人以“保护伞”为喻,讲述《食品安全法》以及《刑法》中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思考:“大家觉得包装破损的薯片还能吃吗?”“路边摊的烤肠为什么没有生产信息?”学生们踊跃分享经历:有的因未发现零食过期误食导致腹痛,有的发现奶茶店卫生状况欠佳。结合这些鲜活案例,主讲人系统讲解了变质食品识别、食品添加剂规范、经营资质查验等实用知识,特别强调“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危害性。
以案释法:构筑食品安全法治屏障
在“法律守护”环节,主讲人通过真实案例解读《食品安全法》:2024年9月6日,贵阳市一家小学生午托班因食物卫生不达标,导致27个孩子食物中毒被急救车送往医院;3月12日,深圳市某学校45名学生出现24小时内腹泻3次及以上并伴有腹痛症状。经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此次事件是因食用受细菌污染的“香菇肉酱”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汪清县某小学也出现过乳制品卫生质量不达标受细菌污染导致学生集体腹泻送医的案例。
安全卫士养成:从认知到实践的跨越
在实践指导环节,主讲人讲授“三步自护法”:
1.选购技巧:认准SC标志、核对生产日期保质期、查看配料表;
2.饮食规范:餐前洗手七步法、生熟食品分离存放、过敏源识别;
3.应急处理:食物中毒症状识别、证据保留方法、维权渠道;
通过实物展示对比,学生们现场演练发现生产日期被篡改的辨别技巧。
多维互动:让普法教育落地生根
课上还设置了“火眼金睛”游戏、情景剧表演、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等多个互动实践环节。
通过互动问答,学生们深入理解法律既是约束也是保护:当发现商家销售过期食品时,可拨打12315投诉;遇到流动摊贩售卖不明来源食品,应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主讲人特别演示如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商家资质,培养学生们依法维权意识。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原来包装上的SC认证标志这么重要,回家要和妈妈一起检查厨房食品。”据统计,现场知识测试正确率达93%,学生表示会将学到的食品安全知识回家与父母分享。法院干警还特别提醒:购买食品不仅要关注各类安全认证标识,也要学会查看和区分“营养成分表”,吃得安全同时也要吃得健康。
此次普法活动创新采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引导”三维模式,通过沉浸式法治教育,在青少年心中播撒食品安全法治种子,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食安防护网奠定基础。(吉林省汪清林区基层法院刑事审判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