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构建“1234”中医药文化推广机制,用心擦亮“运河儒医”文化品牌,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济宁广育堂中医药博物馆入选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高质量承办三届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获省级中医药文化领域一等奖2项,“儒医护幼”典型做法获省卫健委表扬并推广。
一、完善中医药文化发展体制。一是坚持顶格推进。坚持以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市、县两级成立由市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机制。二是明确发展路径。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济宁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等宏观文件,出台《济宁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济宁市中医药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专项方案,明确中医药文化发展路径。三是健全推广机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济宁医院(市中医院)加挂市中医药推广交流中心牌子,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中医药文化科普“四有”(阵地、队伍、平台、机制)要求,运营2个以上中医药文化科普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账号,形成打造“1+N”中医药品牌矩阵。
二、壮大两支中医药文化人才队伍。一是构建市级文化人才库。组建53人的市级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队,推荐13人入选省级专家库。组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师资队伍,推荐43名老师参加省级培训。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宣讲竞赛,支持鼓励中医药宣传专家优先参与政策研究、科研设计、人才培育,激发智库活力。二是扩充基层文化传播方阵。各县市区打造政治过硬、政策清晰、专业突出、梯次分明的中医药传播人才队伍,组建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200余场,将中医药科普知识“配送”到百姓家门口。
三、建设三个中医药文化推广阵地。一是建设文化展示阵地。西苑医院济宁医院新院区对标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建设面积1400平方米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累计建成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个、省级2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7个,发挥了中医药文化“阵地”宣传堡垒作用。二是建设文化体验阵地。面向机关、企业、社区建设“中医药健康小屋”14处,配备中医药诊疗设备,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将中医药文化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建成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4个、广场2个、中医药文化街(文化长廊)22个、中医药文化特色村14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50个,让群众近距离体验中医药文化。加强文旅康养融合,获评“鲁十味”品牌库首批齐鲁康养打卡地9家,齐鲁康养打卡精品路线10条,满足群众健康文化旅游体验。三是建设文化传承阵地。积极培树传承清晰的中医药世家典型,编纂《济宁市名中医名录》,收录全市83位名医。促进民间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编著《孔子故里中医医案》《孔子故里中医秘验方》。加大传统医药非遗保护,广育堂二仙膏制作工艺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9项中医药特色技术进入省中医药特色(优势)技术推广目录,中医学术及中医药文化得到传承发展。
四、做好四个地方特色中医药健康文化推广活动。一是注重儒医文化弘扬。开办“天天有名医”、汶上县“中医健康之路”栏目,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五进”、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文化节等各类主题活动,扩大文化交流范围,其中累计开展中医夜市150余次,惠及群众6万余人次。成功举办三届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同步举办儒医论坛、砭石文化论坛、王叔和文化论坛等系列活动,持续擦亮济宁中医药文化名片。二是擦亮儒医护幼品牌。开展“儒医护幼”中医药文化宣传月,促进中医药助力托育体系建设,全市472家托育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技术合作,培育10家“中医药+托育(幼)”试点机构,中医药文化服务融入15804个家庭。三是打造本草小课堂品牌。联合市教育局制定《济宁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建设5个省级、10个市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体验“研学游”,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和健康素养。四是创新“运河儒医”宣传方式。将时节与药膳有机结合,推广济宁中医药文化策划,推出“运河药膳”16期系列节目。遴选孔子故里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趣味魔方》《当归是柔情》等作品多次在省级评选中获奖,济宁市中医药文化推广工作被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15次。(济宁广育堂中医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