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李群 魏茂东)“没想到不用对簿公堂,既解决了问题又没伤和气!”手持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定书,陈某与张某某这对曾因借款产生隔阂的好友相视一笑,冰释前嫌。两人的借款纠纷,在吉林省江源林区基层法院与综治中心的协同努力下,通过调解圆满化解。这是该院创新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的生动实践。如今,通过整合解纷资源、完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当地群众已切实感受到更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陈某与张某某本是多年好友,因急需用钱,张某某多次通过刷陈某的银行卡借款,累计金额达2.6万元。然而借款后,张某某却迟迟未还,陈某多次催要无果,眼看着友情出现裂痕,最终只得诉至法院。“考虑到当事人双方是朋友关系,调解不仅能高效解决纠纷,更有利于修复友情。”综治中心在征得双方同意后,立即指派调解员并邀请入驻法官共同参与调解。调解员首先运用示范文本,快速锁定争议焦点,张某某应当偿还的借款本金金额。随后,调解员组织双方“面对面”沟通,耐心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并通过同类案例以案说法,让双方明白各自的权利义务。在“背对背”调解中,调解员了解到,张某某并非不愿意还款,只是一时难以一次性还清。而陈某也顾念旧情,愿意给张某某一定的宽限期。既解“法结”又化“心结”,调解员从朋友情谊出发耐心劝导,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采用分期还款方案,既解决了实际困难,又修复了受损的友情。
调解成功了,但如何确保调解协议能够得到有效履行?江源林区基层法院给出了完美答案:司法确认。本案中,陈某与张某某在基层调解组织与法官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共同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立案庭法官迅速审查,最终裁定调解协议有效,赋予了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这得益于全国法院“一张网”平台的建设。法院通过该平台的审前准备模块,将案件委托至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员可以及时了解纠纷情况,在线查阅材料,通过视频调解功能引导双方在线签订协议,整个过程高效便捷。“多元调解+司法确认”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了前端调解高效便捷和法院司法保障的双重优势,既减轻了群众诉累,又缓解了法院办案压力,有力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江源林区基层法院积极主动入驻区综治中心,法官和调解员携手合作,共同为百姓化解纠纷。入驻后,调解法官通过综治平台信息共享,精准识别物业纠纷、劳动争议、民间借贷等常见纠纷,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调解程序,充分发挥法院专业力量与综治中心属地优势。纵向联动多家驻点单位提供“全科服务”,提前介入化解纠纷,形成“法官指导+专业调解+群众参与”的解纷链条。即使调解不成功,案件也能无缝衔接转入诉讼程序,实现“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闭环管理。“现在有了矛盾,只需跑一个地方,就能得到专业调解,既省时又省力!”不少群众对此赞不绝口。从朋友间的借贷纠纷到邻里矛盾、从劳动争议到物业纠纷,江源林区基层法院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将法治力量下沉到基层,让矛盾纠纷化解更便捷、更高效、更有温度。如今,“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已成为当地百姓解决纠纷的新方式,也为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提供了宝贵经验。(吉林省江源林区基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