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规范旅游服务价格 助力文旅经济发展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社会 > » 正文

“薪”事有着落,司法暖民心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薪”事有着落,司法暖民心
    ——33起欠薪案成功执结,40余万元劳务费“精准落袋”
 
    山东法制传媒网:(石帅)近日,吉林省白河林区基层法院的执行款集中发放现场格外热闹——苏某、张某等33名务工人员终于盼来了拖欠已久的劳务费,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从“讨薪无门”到“拿钱安心”,这40多万迟来的劳务报酬,是执行干警们“跑断腿、磨破嘴”换来的民生温度。​
 
    33份“薪”酸期盼,盼来一纸判决却难兑现​
 
    苏某、张某等33人,曾在吉林省某生态主题酒店从事劳务工作。起早贪黑的付出,本是为了撑起家里的日常,可酒店经营一落千丈后,他们的劳务报酬也被“拖”成了泡影。​“找酒店要了不下十次,每次都说再等等,可我们等着钱交房租、给孩子交学费啊!”回忆当初讨薪的难,务工者老苏叹了口气。多次讨要无果后,33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陆续向白河林区基层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审理后,明确了酒店的支付义务——可法律文书拿到手,酒店仍未履行支付义务。无奈之下,33人相继申请了强制执行。​
 
    “抽丝剥茧”找线索,多方联动破困局​
 
    执行局受理案件后,迅速启动执行程序。第一时间向该酒店发出执行法律文书,并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对该酒店的银行账户、车辆、房产等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筛查,又一次次跑到酒店经营现场,摸清其真实的经营情况。​
 
    可现实远比预想的更棘手:酒店早已负债累累,经营状况持续恶化,近年涉及的民事纠纷、执行案件多达百余件,常规的财产执行路径根本走不通。​
 
    “难道就没办法了?”然而执行干警们并没放弃。在一次次走访酒店、一遍遍与负责人沟通的过程中,终于挖出一条关键线索——这家酒店在疫情期间曾被作为隔离点,在当地卫健局尚有一笔隔离经费没结清。
 
    为了抓住这一突破口,执行法官多次前往卫健局沟通,详细阐明务工者的生计困境与法律诉求。最终,在执行法官的不懈努力下,这笔关键款项成功执行到位。​
 
    钱到手的那一刻,所有等待都值了​
 
    “来,核对一下身份,钱数是8600元对吧!”发放现场,执行法官麻利地核对每一位务工者的身份信息和劳务费金额。
 
    查到劳务费到账的那一刻,务工者张某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法官同志,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这钱拖了这么久,我都快愁白了头,你们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天大的事!”​
 
    “是啊是啊,之前我还跟家里人说这钱可能要不回来了,没想到法院这么给力!”一旁的老李反复看了好几遍到账记录,眼眶都红了,“你们跑前跑后这么久,辛苦你们了!”
 
    法官笑着摆摆手:“不辛苦,只要能让大家拿到辛苦钱,比啥都强!”现场的笑声、感谢声此起彼伏,一张张笑脸,成了司法为民最生动的注脚。​
 
    这33起欠薪案件的成功执结,绝非偶然。是白河林区基层法院执行局依托网络查控与实地走访,精准定位问题核心,又凭借多方联动与耐心沟通的执行智慧打破困局,最终让33名务工者的“血汗钱”稳稳落袋。说到底,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关键就在于执行干警始终怀揣着一颗同理心——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真正当成了自家的事来办。而这份执行担当的背后,更是白河林区基层法院始终秉持“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缩影,让每一份民生期待都能得到及时回应,让司法为民的初心在更多“解民忧”的实践中落地生根。
 
    供稿:吉林省白河林区基层法院执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