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张乐乐 姜健辉)楼下杀虫烟剂的浓烟悄然弥漫,楼上居民突感不适紧急就医——一场因“杀虫”引发的邻里风波瞬间点燃。当剑拔弩张的双方走上法庭,一场看似寻常的侵权纠纷,却在法院的温情调解中化干戈为玉帛。被告即时支付赔偿,原告真诚表示谅解,曾经冰冷对立的邻里关系,在司法力量的修复下重新照进暖阳。
纠纷骤起:好意“杀虫”酿意外,邻里温情陷冰点
原本平静的居民楼内,楼下住户出于卫生考虑点燃杀虫烟剂,然而操作过程中,未能充分预估药剂扩散影响,大量刺激性烟雾涌入楼上居所。楼上居民呼吸不适,紧急就医。事后虽无重大后遗症,但医疗费、误工损失和受惊的身心,让楼上住户愤懑难平。多次私下沟通无果,和睦的邻里关系降至冰点,昔日点头之交的邻居最终选择对簿公堂。
法院妙调:穿透赔偿争议,直抵“心墙”症结
案件进入法院后,承办法官敏锐意识到,这绝非简单的金钱赔付问题,修复破损的邻里关系才是核心关键。若一纸判决强行划分责任,可能加剧双方对立,埋下长期隐患。
温情破局:法官并未急于开庭,而是化身“中间人”展开“背对背”沟通。对楼下住户,释法明理,阐明好意行为仍需承担合理注意义务及侵权责任;对楼上住户,引导换位思考,体察楼下初始善意。
聚焦“修复”:调解过程始终围绕“如何修复关系”展开——法官引导双方回顾多年邻里互助点滴,唤起共同维护和谐环境的初心。
基于实际损失与责任比例,法官提出合理赔偿金额方案,并特别强调当场履行的重要性,避免后续执行再生纠纷。
案结事了:赔偿当场付,心结自此消
经过法官的耐心疏导,被告深刻认识到自身疏忽,不仅对原告表达诚挚歉意,更当场支付了赔偿款。原告亲眼看到对方解决问题的诚意与效率,累积的怨气随之消散,明确表示接受道歉与赔偿,不再追究。签收调解书的那一刻,紧绷的气氛彻底缓和,双方握手言和,横亘在邻里之间的无形坚冰终于消融。
睦邻是金,和谐无价。调解是修复关系的最优解。当杀虫烟雾散去,留下的是法院倾力修复的邻里暖阳,是当事人对公平正义高效实现的真切感受。司法不仅仅是了结案件,更是播撒下和谐共生的种子,修复一道道社会关系的裂痕。延边铁路运输法院将继续深耕调解这片“沃土”,以更有温度的司法实践,更有效地化解纠纷。(吉林省延边铁路运输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