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灵活就业人员“多缴多得”的含义是什么?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社会 > » 正文

山东济宁市梁山县馆驿镇:坚持矛盾化解 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基层矛盾纠纷的化解,关系到基层稳定及社会和谐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馆驿镇积极探索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聚焦源头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前置防范、前瞻治理、前端化解,着力构建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一体的衔接联动工作机制,形成“联调联动”工作法,打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即化解”的新时代枫桥经验馆驿样本。
 
  一、坚持“排查+大走访”,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实施镇、服务区、村三级书记联动抓社会治理创新突破项目,组建“人民调解”队伍,推动“查、访、研”一体化。推行“主动上门”“点对点沟通”等工作法,让“有困难、找支部;有矛盾、找支书”的理念深入人心。一是做强“驿路有你”队伍。组建“平安馆驿即时帮志愿服务团”“驿路护航志愿服务队”“安全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品牌队伍,建立网格化工作运行机制,延伸网格访查触角,协同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入户到家。二是创新矛排“554”工作法。建立派出所民警与网格员结对互助小组,围绕上门走访时间、敲门方式、交流方法等,探索网格排查“554”工作法,做到流动人口家庭、重点人群家庭、发生变故家庭、化解过矛盾家庭、有矛盾风险家庭“五必到”,工作、生活、压力、情绪、稳定“五必访”,人情、户情、格情、社情“四必知”,全方位、梳篦式排查矛盾风险点。三是强化走访排查。将“矛盾大排查”与“民情大走访”相融合,基层干部“走进”网格,密切关注家庭、邻里等纠纷倾向和矛盾焦点,分类登记、建立台账,做到“民有所呼、网有所应”。2024年来,共巡查走访8000余人次,发现问题隐患300余个,当场解决200余个,处理反复性市民热线问题24起。
 
  二、坚持“多元+就地调”,解百家结、顺百家心。立足关口前移、多元共治,寻求矛盾纠纷“可行解”,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今年以来,即时化解矛盾纠纷123件。一是发挥品牌效应。依托“一路护航”志愿服务队,推动服务功能向村级网格延伸,发挥“馆驿好人”“乡村振兴之星”品牌志愿者示范效应,联动妇联、残联、工会等多个职能部门,真正让群众“找对路,纾心事”,通过情绪疏导、亲情调解、家庭教育,化解家庭纠纷,防止案件“民转刑”。二是依托地缘优势。围坐村内小广场、请进村委会或调解室,“身边人+专业人”就地化解;运用警民恳谈会、民主协商会等载体,拉家常、摆事实、明道理、顺心气,推动群众参与调处小纠纷、解开小心结。三是提高服务公信力。促进纠纷化解队伍专业化,设立“馆驿调解专家库”,由镇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牵头,针对复杂矛盾合纵联动、共同商讨,力求案结事了人和。明确“天天都是接访日”,坚持党政成员、科级干部公开接访和轮流值班制度,结合12345市民热线工作,及时发现群众矛盾苗头,深入一线调处化解矛盾纠纷,避免“话访”变“走访”。对上级交办案件和重点信访案件,按照“一个案子、一名领导、一套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要求,落实包案领导和办案人员责任,限期办结上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代、案案有结果”。
 
  三、坚持“法治+联动解”,纾百家忧、护百家安。突出法治引领、强化各方协同,寻求矛盾纠纷“最优解”,努力做到“大事不出镇”。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有温度。采取“接收—分类—派发—办结”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分类,再划到平安法治和社会治理办公室处理。目前,共接收群众反映相关问题3大类、126条,现场办结120件,办结率达95.2%,真正做到“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二是倡导法治先行,职能发挥有深度。将馆驿镇司法所设为民情“前哨站”,发挥司法所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等服务职能,由信访办、综治办等部门工作人员定期值守协助工作。针对群众反映的涉法涉诉等政策类相关问题由法律顾问和专业人员现场解答。此外,充分发挥网格员作用,构建村、管区、街道三级网格,全面摸排辖区内41个责任片区,32个行政村矛盾纠纷苗头,不断完善基层综合治理,推进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高效运转。三是提高调解质效,纠纷化解有速度。聘请2名专职法律顾问,参与馆驿镇疑难案例调解,及时化解矛盾;定期开展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员培训,提升两级调解员业务水平;建立“公调对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加强资源整合,拓宽案件来源,立足联合调解,突出源头化解,专题研究信访问题15次,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有效衔接。(济宁市梁山县馆驿镇信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