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宋卫柠)近年来,城东街道以建设“品质城东、宜居街道”为目标,秉承“就地化解”的“枫桥经验”精神,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资源,逐步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运行机制,力求“一站式”满足群众调解需求,切实维护街道社会和谐稳定。
一、构建多元化调解体系。城东街道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成立城东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分管具体工作,综治中心、城里派出所、城东司法所等部门多方联合,从制度上为排查调处行动提供了保障。城东街道17个村(社区)相继建立了特色调解室,由驻村(社区)民警、调解员、网格员、法律顾问、五老志愿者、乡贤等人员组成,共同推动村、居民纠纷调解工作,将纠纷调解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街道每月组织村(社区)综治负责人召开分析研判会,研究化解路径,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着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各村(社区)为化解基层治理难题,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人民调解新格局,全面摸排辖区群众的具体家庭情况,完善信息基础数据档案,为矛盾化解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厚植专业化调解力量。“做人民调解工作,不仅仅是调处矛盾,更要帮助当事人做好情感修复,希望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服务,引导越来越多的群众树立正确的婚恋家庭观。”近年来,城东街道深耕家事调解领域,依托“宋娉”家事调解工作室,相继建立心理咨询室、宋娉家事调解工作室、家事调解团队。针对矛盾纠纷调解实际需求,对宪法、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培训,切实提升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在“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打造过程中,坚持走调解纠纷专业化路子,着力打造一支本领过硬、甘于奉献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日常以金牌调解员辅导、带练等方式,不断完善人民调解员培育体系;根据纠纷的不同类型邀请民警、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参与调解,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见实效。
三、建立常态化调解机制。近年来,城东街道相继建立了“诉调结合”“访调结合”等工作机制,大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将工作思路由“等群众来访”转变为“替群众代办”,打通矛盾调解服务“最后一公里”。街道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分别设置社会保障、民政老龄等多个服务窗口,各项制度上墙,方便群众办事。综治中心通过数字平台对街道基础网格的各项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和监督;城东司法所设有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既可以求助“金牌调解员”宋娉老师,也可以根据需求咨询街道、村(社区)11名法律顾问;其他业务窗口在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负责各自的行政调解工作。调解完成后积极引导诉求人到区法院进行司法确认,增强人民调解协议的强制力与执行力,增强群众对人民调解的信任度及人民调解工作的公信力。
2023年以来,城东街道人民调解员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件次,全力谱写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惠民新篇章,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博山区司法局城东司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