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李井水)秋叶落尽初冬上,又是一年农闲时。冬闲时节,寒风萧萧,山东省郯城县杨集镇杨南村阳光工艺品加工厂内却是一派火热景象:10多台电动缝纫机咔咔作响,银白色的机针上下窜动;30名年轻妇女手持五颜六色的绣花线上下翻转,左缠右绕;缝纫编织的、拼接图案的、打包装箱的,分工明确,人人忙得不亦乐乎。这是杨集镇群众利用冬闲时节忙创收的一个缩影。
秋季农忙结束后,杨集镇牢牢抓住农民增收这条主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共享书屋等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办班培训和组织外出学习参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拓宽农民视野,引导农民建立蔬菜、食用菌、养殖、条柳编及工艺品加工等各类专业合作社,开创增收门路;充分发挥镇域各类私营企业的优势,强化服务手段,落实惠民政策,鼓励农民进厂务工。同时,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温大棚反季节蔬菜、食用菌栽培、编织及来料加工、经商运输等多个项目,广开增收渠道,大力倡导农民在冬闲时节搞副业、创收入。
农闲不在蹲墙根,多找门路去赚钱。如今在杨集镇,越来越多的农民彻底改变过去冬闲时节“猫冬”的习惯,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挥自身优势,各显神通,纷纷投入到农产品加工、设施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等多种经营中,“冬闲经济”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在石柱子米国梁的反季节蔬菜大棚,挂满枝头的紫油油、亮晶晶茄子扑入视野,煞是诱人。“别小看大棚种植,一亩地的棚茄子能收入3万多块钱哩!”米国梁边忙着采摘边高兴地说。目前,以辣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为主的反季节种植已成为该镇强农富民的支柱产业,全镇涌现出种养大户2000多户。(山东省郯城县杨集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