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米良川)为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强化司法政策供给、筑牢审慎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着力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获得感。吉林省白石山林区基层法院执行局对辖区特色小微企业采取执行前端调解;执行中以“动态监管+分期履行”模式降低执行对企业影响;执行后鼓励企业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恢复企业信用,“三措并举”助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执前调解破僵局,小微企业融资重启
2025年6月,辖区内一家以养牛为主营业务的小微企业因市场价格波动,未能按期偿还饲料供应商货款,被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官在执行前期调查中发现,该企业养殖规模稳定,过往信用良好,且正与地方银行沟通贷款事宜。若直接采取冻结、查封等强制措施,企业将失去融资机会,甚至面临破产风险,故执行法官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决定启动执前督促程序。一方面向企业释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向饲料供应商说明被执行人承诺在通过银行贷款后第一时间会偿还欠款。执行干警通过讲明事实、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前和解,被执行企业在成功融资后步入正轨,并及时偿还欠款。近三年,白石山林区基层法院共受理涉及小微企业执前调解案件15件,其中成功促成执前和解11件,和解成功率达73.33%。直接或间接减少对小微企业的造成损失近百余万元。
二、活封活扣灵活执行,推动小微企业发展
2024年5月,辖区内某木耳种植个体户因与外地木耳收货商存在纠纷被强制执行,根据执行法官实地勘察,被执行人已将全部资产抵押用于种植木耳暂无能力履行。未到收获期的木耳菌段若被强制执行,其价值将受到较大影响。执行法官采用“动态监管+分期履行”模式,对被执行人所种10000段木耳实施“活封”,允许其在法院监督下种植并销售还款。最终,该案执行到位率达100%,木耳个体户也未因执行措施造成影响,双方当事人对法院给予高度称赞。近五年,白石山林区基层法院运用“动态监管+分期履行”模式处理涉及小微企业执行案件18件。通过这种方式,案件执行到位率从传统的强制执行模式下的70%提升至92%。
三、信用修复破冰融资,环保企业焕发新生
2025年2月,某环保小微企业进入执行程序。该企业因突发资金链断裂未及时还款,又被纳入失信名单,生产经营陷入停滞,面临破产风险。该企业专注废弃木耳菌段资源化利用,通过分离塑料袋与木屑制成菌段、花肥或燃料,塑料袋压缩回收,有效解决了当地菌段随意丢弃的环保难题。该企业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特色企业,确有履行能力并且经营模式有助于解决当地环保问题,为挽救这家小微企业,法院决定帮助企业修复信用。经协商债权人同意,法院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书。企业信用修复后,成功融资,目前,该企业产销两旺,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此举,一方面让公众看到司法助力企业的积极作为,增强了对司法的信任;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执行流程,提升了执行人员素养,彰显了司法权威,让司法公正深入人心。
白石山林区基层法院通过执前调解、活封活扣、信用修复等创新举措,既维护了司法权威,又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实现了“放水养鱼”的双赢效果。下一步,白石山林区基层法院执行局将继续坚持“三措并举”,以更精准的司法服务护航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吉林省白石山林区基层法院执行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