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何博伦)资产被冻结却仍是吃喝不愁、娱乐不停,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猫腻呢?近日,吉林省通化县人民法院执行局通过强制执行手段,成功执结一起4万元标的额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不仅依法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更有力维护了司法权威。
2022年,刘某以家中生意急需资金周转为由向任某提出借款4万元人民币的请求,想着刘某平日里花钱大手大脚,是朋友圈子里有名的“富二代”,任某未加思索便表示同意,双方约定于2个月后偿清所有欠款。哪知承诺60天的借款一年过去,刘某分文未还,期间任某多次要求刘某偿还本金及利息,均被刘某以各种理由拖欠至今。无奈之下,任某向通化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调解,双方达成分三个月偿还所有借款本金的调解协议。
时间转瞬即逝,眼看调解协议约定的时间也已过去,刘某仍未依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偿还借款,任某只得再次来到法院申请执行。执行法官受案后,第一时间联系到被执行人刘某并依法向其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督促刘某向法院如实申报财产,责令其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的还款义务,同时通过线上网络查控与线下传统查控双重发力,依法冻结了刘某名下银行账户及各支付平台网络资金,刘某仍旧拒绝还款,执行干警多次前往其家中均未能发现其踪迹,电话更是联系不上。
就在案件一筹莫展之际,申请执行人任某打来了电话,表示自己多方打探,很多人曾目睹过被执行人刘某出入餐厅、娱乐会所等地,用手机支付宴请亲朋,此时刘某正在某娱乐会所内打牌消遣。执行干警心生疑惑:被执行人刘某的名下财产均已冻结,也没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或是新的贷款信息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带着疑惑,执行法官干警火速前往任某所提供的地方,将正在打牌的被执行人刘某堵了个“现行”,仍拒不配合、嘴硬否认的刘某当即被戴上手铐强制带离。
经查,被执行人刘某为规避执行,在向法院报告过财产后,竟借用他人名下微信账号进行转账交易,毫不掩饰纸醉金迷的生活,殊不知这一行为已严重触碰了法律红线。刘某在使用他人微信期间,微信账号入账钱款均处于刘某控制使用范围,明明有能力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这严重侵害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未如实报告财产、转移、隐匿执行财产的行为已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通化县法院依法向被执行人刘某发出拘留决定书。
此刻,刘某才终于被将要到来的“牢狱之灾”震慑,主动交代自己有一笔款项足以还清欠款,他愿意马上偿还。鉴于刘某实际还款行为,执行法官决定暂不执行拘留措施,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在此,通化县人民法院严正告诫那些企图规避、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及有协助执行义务的相关人员,应当增强法律意识,守法诚信,积极履行法律义务,主动如实报告财产,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切不可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付出更大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代价!(吉林省通化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