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蔡冠华)山东济宁泗水人社局坚持以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集成改革为抓手,创新打造“乡村振兴合伙人+返乡入乡创业+劳务基地”就业创业新模式,持续畅通就业路径,培育就业载体,优化就业服务,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是特色化建设劳务基地。鼓励引导返乡人才、村两委等依托周边双创产业园区、企业、乡村特色产业项目,积极建设劳务公司、中介机构、合作社等各类劳务平台,分行业、分工种就近提供劳动用工、农业生产劳动、绿化保洁等业务,并加强培育,凸显特色,打造形成乡村振兴劳务基地。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类劳务平台100余家,其中1家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劳务基地。
二是精准化匹配就近就业。建立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组织50余名业务骨干,广泛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调查等多种形式,每周至少对接一次辖区企业,收集用工需求信息,建立企业用工台账。同时,依托各类劳务平台摸清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工种、培训需求等就业信息,建立就业需求台账,及时提供精准就业服务。如对西音义村、南临泗村等8个村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周边山东鸿毅食品有限公司用工需求进行精准匹配,同步开展技能培训,促进500余人就近就业。
三是品牌化引领作用发挥。发挥各类劳务平台宣传带动作用,结合县域甘薯产业、机床附件加工、家政服务业等产业优势和特点,持续培育、创建、发展有特色、有口碑、有规模的劳务品牌。截至目前,已培育“泉乡新农人”“泗水机床技工”“家馨家政”“泗水阳光大姐”等10余个特色劳务品牌,辐射带动就业7.8万人,年创造劳务经济收入6.2亿元。(山东济宁泗水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