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首批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多年来,学校始终观大局、抓机遇、行大道,聚焦国家战略,聚合发展资源,聚力改革创新,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标杆,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一、专业提质升级,助力人才振兴
立足寿光“中国蔬菜之乡”地域优势,面向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将现代农业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有机融入专业建设,集中力量打造现代农艺等6个涉农类特色品牌专业。对标产业发展前沿,打造升级版智慧农业校内实训基地和农村电商人才校内培育基地,培育了一批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本土”新农匠,学校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重点培育基地。开展长学制办学试点,打造全周期乡村振兴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升级。作物生产技术等13个专业成功入选省首批高水平中职学校,联合高职院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深入调研当地乡村产业类型、企业人才现状,发挥涉农专业优势,实施“1+N”职业教育高质量培训模式,面向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士兵、企业员工等开展技能培训3万余人次,面向山东、四川、青海、重庆、贵州等省开展“头雁”项目和高素质农民培训1000余人次。
二、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产业振兴
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参与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产教联合体会员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共同体监事单位,目前正在积极筹划牵头成立全国设施蔬菜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岗课赛证”融通,与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了“1+X”设施蔬菜产业等级标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鉴定、专业教学全国标准,将寿光标准推向全国。深化科教融汇,成立了三个盐碱地农业科研项目博士工作站,结合区域特点开展盐碱地种业项目研究,推动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与实践融合,丰富完善了“寿光模式”。教学成果《“校园+田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培育“新农商工人”,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等多项案例入选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三、强化塑形铸魂,助力文化振兴
挖掘地域文化,培养文化认同。深入挖掘寿光农耕文化、海盐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构建“三圣文化+红色烙印”特色思政课程体系。传承耕读文化,厚植爱农情怀。整合校园空间,开辟校内农耕基地,结合“农时、农事、农耕”,开展“学农、亲农、爱农”系列渔业养殖、蔬菜种植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组织学生走进林海博览园进行劳动实践与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深入基层群众,培育文明乡风。组织师生团队走进街道、社区、村居,开展文化宣讲、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传承非遗技艺,赓续文化薪火。聘请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等担任兼职教师,成立葫芦雕刻、掐丝珐琅、电烙、布艺工坊等艺术社团,传承并发展乡村本土特色文化,助力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