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李井水 宋法强)自构建“3+1”理论武装体系工作开展以来,山东省郯城县杨集镇创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学习“矩阵”,通过“线上+线下”、“辅导+研讨”、“集学+自学”、“3+3+X+N”模式,开启“讲故事学理论”动力之源,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3”项保障机制打好理论“桩”
研究制定《中共杨集镇委员会关于构建“3+1”理论武装工作体系的通知》等文件,成立领导小组、督导检查组、理论传播组等3个工作组。由镇党委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先后5次专题研究构建“3+1”理论武装体系工作。组建8个巡回指导组,由包村班子成员牵头,纪检、组织、宣传、党政办等等部门组成督导检查组,对镇直部门、基层党组织“讲故事、学理论”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检查通报。组建理论传播组,由镇宣传办牵头,负责理论故事审核和新闻媒体传播。完善制度,创新形式,真正做到打好理论“桩”,推动“讲故事、学理论”活动走深走实。
“3”个学习阵地扩充覆盖面
领导干部“带头讲”。利用扩大会前15分钟,每位扩大会成员根据自身学习和实际工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体会。青年干部“重点讲”。组织年轻公务员成立“新青年”宣讲团,走进机关、企业、学校等重点场所进行巡回演讲。党员干部“铺开讲”。以周例会、党员固定活动日为依托,开展“沂”起学理论专题党课,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铭刻脑海、扎根心田、融入血脉、指导实践,真正做到铸牢思想“魂”,将“讲故事、学理论”活动铺满全镇。
“X”个宣讲队伍“广托底”
在全镇上下重点打造“杨”声入基层和“集”体学理论两个宣讲品牌,调整组织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美德健康、新青年、先进模范、志愿服务等多支宣讲队伍,深入开展“七讲七进”宣讲,实现理论宣讲“广托底”。
“N”条宣讲途径打通理论学习“最后一公里”
支书说“理”入千家,开展“微宣讲”,实施“微传播”,推动“讲故事、学理论”热起来。充分发挥微信、QQ、钉钉等网络自媒体,组织党员干部线上参与“大学习、大研讨”活动,打通理论学习的“最后一公里”。
文艺明“理”进万户,开展“艺传播”,实施“微课堂”,推动“讲故事、学理论”深起来。以“理论+文艺”的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艺,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党员群众中入脑入心、开花结果;我来讲“理”千千万,开展“微视频”,实施“V直播”,推动“讲故事、学理论”实起来。组织网络大V、优秀教师、年轻公务员录制小视频、现场直播等,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成长、学习、工作的小故事,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山东省郯城县杨集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