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讯:(田家礼)针对家庭贫困学生动态变化难以跟踪的实际问题,新学期以来,龙桑小学本着“精准摸底,精准帮扶,精准发力”的原则,精心谋划,主动作为,立足五个“1+1”模式,实施动态管理,抓实抓细教育扶贫工作。
一生一台账,确保底子清。自新学期开学以来,学校通过整理、核查、筛选原有建档立卡户学生台账,清除已脱贫对象,及时更新数据,建立新台账。经过新旧数据对比,精准掌握扶贫对象的动态变化,为教师结对帮扶和国家扶贫助学政策的落实夯实资料基础。
一生一老师,确保更精细。在摸清贫困家庭的信息基础上,学校还以“三联两当一满意”为载体,安排一名教师包联一名贫困学生,要求包联师生每月至少有1次谈话,积极疏导贫困学生的思想压力,解决生活学习困难,并定期组织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家庭脱贫的最新动态。
一生一特长,确保有成效。针对贫困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差异,学校落实教育扶贫中提出了“一生一特长”机制,把学生的特长爱好和有关教师的主修业务挂钩,让包联教师成为学生克服困难、成人成才的人生导师,既帮助学习生活,又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开发天赋特长,实现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愿望。
一周一总结,确保有提升。为保证扶贫的有效推进,按照“一周一总结”的原则,学校已将反馈教育扶贫工作动态列入每周例会的内容之一,将工作成效突出的小组公布出来,推广其经验和做法,表彰奖励,同时又反馈曝光扶贫工作不力的小组,发文通报批评。一奖一罚,让教育扶贫不僵化、不懈怠、有提升、有进步。
一月一考核,确保有落实。与此同时,学校还加强了教育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扶贫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推进、管理、考核教师的教育扶贫工作,贯彻落实学校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实行“一月一考核”制度,将扶贫业绩纳入教师个人年度考核,杜绝教师在扶贫工作中的“慵懒散漫”倾向,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扶贫工作,积极作为,让教育扶贫落到实处。(高青县龙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