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警灯闪烁、引擎轰鸣,紧身的骑行服映衬着她们飒爽的身姿,头盔下是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庞。在山东省利津县城区街头,有这样一道亮丽风景线,她们驾驶着警用重型摩托车,穿梭于大街小巷,疏导交通、服务群众、宣传安全知识……为城市的平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们就是利津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女子铁骑队。
2023年8月,女子铁骑队成立,队员平均年龄23岁。这群年轻女孩如何驾驭重达260公斤的摩托车,是她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铁骑队员面临的第一项挑战。队员们从零开始接受严格的摩托车驾驶技能训练,此外,她们还要学习急救、应急处突等相关知识。
在炎热的夏天,她们全副武装衣服都湿透了,头盔里流的汗顺着下巴滴成线。磕碰、擦伤、摔倒,别看她们外表柔弱,性格却格外坚韧,每次摔倒受伤,简单处理伤口后,又重新投入训练。集训期间,她们每天坚持训练10小时。
正是凭借着这股顽强的毅力,队员们从“小白”变成了轻松驾驶摩托车完成S弯、绕8字、清障、急停的合格女骑警。女子铁骑队成立以来,已疏导交通拥堵260余次,劝导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2万余起。每名队员日均巡逻超过40公里,累计巡逻7.6万余公里。
“小朋友,路上注意安全,过马路不要追逐打闹!”“这位家长,不要在马路中间行走。”3月6日17时许,在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门口,女子铁骑队队长耿文静和4名队员开始了护学岗工作。她们一边引导来接送孩子的车辆有序停放,一边向家长反复叮嘱安全事项。
放学时2000余名学生走出校门,人流与车流汇聚在一起。耿文静和队友分别站在几个关键点位,抬手拦停车辆、转身引导学生、快步制止逆行电动车……在她们的引导下,车辆与行人有序安全通行。
有序安全的背后,是女子铁骑队队员寒来暑往的坚守。据了解,护学岗每天执勤四次,队员们来回引导车辆、接送学生,每天步行1万步以上。
“阿姨,你辛苦了!”“阿姨再见!”孩子们陆续走出校园,有的孩子跟护学岗的队员们挥手打招呼,有的还跟她们击掌互动,这让姑娘们开心不已。一句句纯真的问候,一个个暖心的举动,是孩子们对她们辛勤付出的真诚回应,家长也常常向她们竖起大拇指,表达敬佩和感谢。
“以前高峰期学校门口经常堵得水泄不通,现在通行效率大大提高,比以前缩短10分钟至15分钟。”正在接孩子放学的市民张先生对女子铁骑队护学岗工作感受深刻。“每天我去送孩子时,就会有交警帮我把孩子护送到马路对面,让我们十分安心。”这是一名学生家长在“利津交警”抖音号下面的留言。
师生和家长的赞扬鼓舞,激励着女子铁骑队的队员。除了路面执勤,女子铁骑队队员还会定期走进学校,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让遵守交通规则意识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你好,这里不能停车,请马上驶离。”“你好,请把头盔戴上!”“阿姨,您的电动车没有尾灯,夜间行车不安全,赠您一张反光车贴。”耿文静与队友在街头巷尾巡逻,发现市民出现轻微交通违法时,耐心劝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安全出行。
在日常工作中,女子铁骑队的队员以女性特有的温柔与细腻,用更加耐心的方式处理交通违法行为,不仅增强了执法效果,也展现了执法温度,让交通管理更人性化。
“姐,别着急,我们一定会以最快速度把你送回去!”去年6月,一名女子突接亲人离世的消息,因过度悲痛导致情绪失控无法继续驾驶,将车辆停在了右转车道上。正在巡逻的女子铁骑队队员发现后,一边极力安抚女子情绪,一边与其家人取得联系。得知该女子家在外地路程较远,担心她的精神状态影响驾驶安全,女子铁骑队队员当即决定“代驾”,护送女子与亲人会合。64公里、35分钟,最终女子铁骑队队员将女子安全送达家人身边。
送受伤老人回家、紧急救助晕厥群众……一个个暖心故事,一幕幕暖心画面,女子铁骑队总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温情守护着路上的每一名群众。
在工作之外,女子铁骑队这个集体充满了温馨。队员们就像亲姐妹一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休息时间,她们会一起逛街、聚餐,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哪名队员心里有事情,都会第一时间跟队长耿文静倾诉。耿文静就像大姐姐一样,倾听着队员们的烦恼,给予她们安慰和鼓励。(山东省利津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女子铁骑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