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1月1日清晨,在拖轮的引带下,历经远洋航行的新加坡籍货轮“厚恒6”满载25万余吨货物,平稳地停靠在山东港口日照港。船舶靠港后,便直接开启了作业流程。“这些年频繁往来日照港,我最真切的感受就是通关越来越便捷高效。”“厚恒6”轮船长张明福感慨道。
早在两天前,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日照边检站的民警就借助科技手段对“厚恒6”轮的轨迹、货物详情以及人员信息等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研判,并完成了网上预检工作。通过这一高效举措,船舶靠港即可作业,极大地提升了港口泊位的周转效率,同时也为船东节省了成本。据统计,与登轮办理船舶手续相比,该模式平均可为每艘船舶节省至少一小时的靠泊时间,直接降低经济成本约15万元。
便捷通关的背后,是日照港与各口岸单位共同推动“数智化”发展的智慧结晶。在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数架警用无人机在执行空中巡查任务,忙碌的集装箱卡车在港区内穿梭。走近观察便会发现,这些卡车的驾驶室内空无一人,放眼整个码头,现场作业人员也看不到几个。与此同时,巡查车内,边检民警熟练地操控着警用无人机,实时对口岸进行巡查,精准发现各类安全隐患。不远处的日照港科技大楼智慧控制中心内,工作人员正专注地盯着屏幕,远程操控集装箱卡车和岸桥精准运行,整个作业流程有条不紊。
“以往采用传统人工巡查方式,完成一圈巡查任务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而且难以实现全域覆盖。”日照边检站民警马超超介绍,如今有无人潜航器探测水下实际状况,无人机警航队开展空中巡查,真正做到了全方位、无死角。
“数智化”为港口发展带来的安全感,让日照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集装箱分公司智慧控制中心经理王振感触颇深,“口岸安全稳定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坚实基础。一系列高科技手段的加持,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生产作业之中,全力推动企业发展。”
2024年12月18日,随着日照港石臼港区25万吨级“汤姆”轮卸下最后一斗铁矿石,日照市港口货物吞吐量正式突破6亿吨大关。令人振奋的是,仅仅9天后,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越20亿吨、集装箱量超越4400万标准箱,这无疑是一份耀眼的成绩单。“回顾港口的发展历程,日照市港口仅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成功实现了从5亿吨到6亿吨的重大跨越!”作为在日照港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员工仲崇德,言语中满是自豪。
数据的大幅跃升,背后是深层次的变革与突破。近日,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打造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样板,为山东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提供有力支撑,全力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构建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山东港口积极探索创新,建成烟台港原油管道智脑系统、渤海湾港自动化门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极大地提升了港口领域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2024年,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查验出入境人员565万余人次、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7万余架(艘)次,同比分别提升了89.4%、20.6%,为国际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以及物资流通等各类出入境活动营造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有力地推动山东港口群吞吐量持续稳居世界前列。”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边防检查处处长刘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