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提到交警,你会想到什么?
斑马线旁的他们,护卫着行人的安全;车流如织中,他们是秩序的掌控者。他们调解纠纷、处理事故、打击违法行为,用专业与担当将每一次出行的隐患化于无形。1月6日至 7日,记者走近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历下区大队民辅警,感受这群无名英雄如何用责任与信念撑起城市交通的脊梁。
清晨护航:从第一声哨响开始
清晨6点10分,寒冬的济南天色微亮,千佛山中队副中队长李明宙已经起床,简单洗漱后便前往单位,准备巡逻。对他和同事们来说,一天的工作从此刻拉开序幕。
7点,历下交警大队民辅警分散在各大路口,疏导早高峰车流。辅警薛寅亮站在经十路与舜耕路交叉路口,目光紧盯车流,用哨声和手势精准指挥。“绿灯了,快通行!”一声声提醒伴随他的手势挥动,直到8点半后车流减少,他才赶回单位抓紧吃早饭。
与此同时,在山东省实验小学门口的“护学岗”,民警于萍正守护着孩子的上学路。“同学们,注意看车,小心通过斑马线。”于萍一边用手势指挥车流,一边提醒学生和家长。她不停地在人行道上来回巡视,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安全入校。
历下交警大队指挥中心内,值班民警孔冲紧盯电子屏幕,实时掌握全区交通状况。他发现文化东路一辆违停车导致拥堵,迅速通过对讲机调度附近交警前去处置。“违停车辆已驶离,但中段有压车情况,请加大疏导。”几分钟后,路况恢复顺畅,孔冲目光再度转向屏幕上的其他关键路段。
在这里,每一块屏幕上的车流都可能暗藏隐患,而每一次精准调度都是对交通秩序的把控。值班的24小时里,孔冲要及时发现和处置每一个交通隐患。“指挥中心就是交警工作的指挥中枢,通过实时监测、调度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把影响降到最低。”孔冲说。
镜头下的公正:还原每一次真相
上午8点50分,千佛山中队处理事故的民警已经忙碌起来了。
“我认追尾责任,但后备箱的大坑怎么确定是我撞的?”在一起典型的追尾事故中,后车司机质疑前车后备箱的大坑与事故无关。
中队一级警长沙鑫焱带双方司机查看了监控录像,通过视频显示,后车撞击力度极大,前车被明显推拱。“我当时看没这么严重啊,前车后备箱也没被撞开,现在怎么会合不上?”后车司机仍然存疑,反复表述事故发生过程。 中队数字警务室辅警陈焱鑫从技术层面解释:“可通过车辆动能计算凹痕深度,若不放心,可联系保险公司和第三方公司鉴定确认。”专业的解释逐步减少了司机的疑虑。
此时,沙鑫焱敏锐察觉到了司机的真正顾虑——赔偿金额超出预算。她及时安抚道:“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这类不涉及人员伤亡的事故对保费影响很小。”一番解释后,司机最终接受责任认定,纠纷顺利解决。
协调监控、调解纠纷、线上对未到场事故相关责任人了解情况、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直至中午12点,沙鑫焱接连处理了5起事故,一刻不停。去吃午饭的路上,她仍在思考下午要调取一事故另一个角度的监控,确保双方当事人的权益。
以人为本的高效:10分钟“解题”
下午,记者跟随奥运片区中队教导员万楼在其辖区巡逻时,遇见了一起轻微的刮擦事故。事故发生后,两辆车的司机站在路中间争论不休,万楼迅速上前,第一句话就是:“人没事吧?”
确认无人员受伤后,他指挥双方快速取证,将车移至路边,并引导司机通过手机“交管12123”APP 进行“事故视频快处”,上传照片和证件完成事故认定,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这么快就处理完了?面对记者的惊叹,万楼笑道:“以前轻微事故需要交警到场采集信息,如今通过‘视频快处’,我们可以远程快速定责,处理时间从半小时缩短到了 10 分钟以内。”记者了解到,截止到2024年底,历下区简易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比例已经超过90% ,每天都有近百起轻微道路交通事故通过“线上视频快处”方式得到及时处理,节省了驾驶人时间,提升了处理效率。
黑夜里的荧光:温暖守护回家路
伴随着落日,历下交警迎来晚高峰的挑战。
下午5点,奥运片区中队辅警李梓豪开始指挥交通。随着信号灯变化,他随时调整着身体方向,始终面对来车。有时,尽管绿灯亮起,他却果断举手示意即将涌入的车流停下。
绿灯,交警为什么要截停车队?“这是为了防止车流在变灯时停在路口中央,影响其他方向车流的通行。”万楼解释道,这种灵活的观察判断,是交警工作的必修课,更是交通秩序的保障。
路灯下,李梓豪的脸被冻得通红,但他的站姿依旧笔直。一个半小时的晚高峰,他一刻未曾懈怠,只为每辆车都能安全有序地通过路口。
晚上9点半,奥运片区中队开展酒驾查处行动。此时气温降到0℃,但万楼和他的同事们依旧在路中央逐一检查来往车辆,手持检测仪一遍遍地让司机吹气。 直至深夜11点半,酒驾查处工作才结束。
夜色渐深,街道渐空,交警的身影从未离开。明天,当第一缕晨光照亮济南的街头,这一切,又将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