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法警”实现“1+1>2”
——山东省东营市检察机关将司法警察服务引入公益诉讼办案工作
山东法制传媒网:“工业园区一家企业输油管线漏油,急需法警配合检察官到现场调查取证。”近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的一个电话,让该院法警部门忙碌起来。检察官和法警赶到事故现场,离老远就闻到一股刺鼻气味。围观群众较多,法警立即拉起警戒线维护秩序、疏散群众。污染水域面积大,漏油点不明显,检察官和法警穿上借来的皮裤,下到污水中寻找漏油点,拍摄视频资料固定证据。最终,该案成功起诉,法院判决责任方赔偿各类损失790余万元。
这起案件,是山东省东营市检察机关探索的公益诉讼“检察官+法警”办案模式的一个范例。将司法警察纳入检察官办案组,开展新型检警协作,实现了“1+1>2”的效果。
补位补台破解“案多人少”
2020年初春,利津县检察院接到举报称,辖区不少地方存在废弃口罩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相关部门没有做到有效监管。“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被随意丢弃混同于普通生活垃圾的口罩可能携带病毒。”第二检察部主任单文勇决定采取行动,但一想到要去多个现场调查取证,发起愁来:整个部门加自己一共4名干警,就是全员出动,几天也跑不了几处。
“咱有法警啊。”单文勇立即申请紧急用警。法警大队迅速派员携带警用装备,配合检察官分成4组,分别在交通要道、居民小区、机关单位和农村进行深入走访。法警帮着收集证据、询问相关证人、全程记录取证过程。在调查取证的基础上,利津县检察院及时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加强废弃口罩收集处置工作的检察建议。
“有了法警全力配合,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案情分析、难点突破上,案多人少矛盾缓解,办案质效也有了保障。”单文勇说。
一体办案检警“各显神通”
针对公益诉讼案件固定证据难、调查取证质效低等问题,东营市检察机关建立调查核实远程指挥和上下一体取证机制,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时成立“检察官+法警”指挥组,通过警务指挥中心进行远程指挥。
因不法分子非法盗土,东营区武家大沟堤坝遭到破坏,严重影响行洪安全。为及时固定责任部门未全面履行河道监管职责的有力证据,东营市检察院决定成立“检察官+法警”指挥组,于台风过境的第二天远程指挥东营区检察院调查取证。
台风过境后,车辆一时无法进入现场。东营区检察院执勤法警按照预案,携带全部取证装备与检察官、技术人员一起徒步数公里进入现场,利用执法记录仪和相关设备,向指挥中心实时回传现场情况。指挥中心及时引导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对沿河岸2700余米堤坝破坏情况进行拍照和录像取证,固定了部分已修复堤段再次出现溃堤、漫堤的证据,为该案顺利起诉奠定了基础。今年5月,该案入选最高检“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检察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
东营区检察院检察官孙长贵曾不止一次与法警合作,他说:“法警参与调查取证,切实为办案提供了安全保障,解决了检察官的后顾之忧。”
公益诉讼案件往往涉及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也关系到经营者的切身利益,调查取证工作时常面临难以预见的困难和风险,如暴力威胁、阻挠办案,围观、围攻办案人员等。为此,东营市检察院法警支队通过升级警用装备、案前风险评估、规范防范流程等措施,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有力护卫检察人员人身及证据材料安全。
法警融入检察业务蹚出新路
在一起起案件中不断积累起来的认可,让东营市检察院法警支队四级高级警长李志国找到了新目标。这名从检20多年的法警,在“两反”职能转隶后曾一度担心“会不会没事干了”。“公益诉讼‘检察官+法警’办案模式,为司法警察融入检察业务工作蹚出一条新路。”李志国说。
东营市检察院研究制定了《司法警察参与公益诉讼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司法警察服务保障检察业务工作暂行办法》,明确司法警察参与公益诉讼等业务工作的五项职责,对每项职责进行了细化和规范。如区分“主角”和“配角”,法警在安全保障工作中要发挥好“主角”作用,了解案情做好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办案安全;在调查取证工作中要发挥好“配角”作用,在检察官指挥下查询、调取、摘抄、复制相关证据材料,协助询问当事人、案外人或其他相关人员等。
据统计,2018年以来,东营市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共参与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28件次,现场勘察174次,协助调取证据222次,为东营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实现突破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提供了有力的警务保障。(山东省东营市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