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2024年,菏泽市纪委监委驻市生态环境纪检组积极应对自身监督力量有限以及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监督管理对象多、范围广、链条长等挑战,通过充分调动驻在部门积极性,采取联动监督等创新方式,在多个工作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菏泽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系统的廉政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充分运用 “派” 的权威,协同执法显成效
在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派驻组常面临企业排污指标及执法专业性问题。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支持下,派驻组与市局综合执法部门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联合开展工作。如郓城县某企业使用假环评手续经营废塑料回收加工企业,废水、臭气、粉尘严重污染环境一案,派驻组与综合执法支队密切配合,检查环评手续及污染情况,执法支队出具现场检查情况确认环评手续伪造后,按规定要求地方政府拆除企业,派驻组将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经进一步侦查,公安机关确认郓城县傅某某和刁某某协同办理虚假环评手续及刁某某受贿问题,并将受贿线索移交派驻组。经 “室组地” 联合办案,对傅某某和刁某某采取留置措施,二人最终因涉嫌受贿罪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移交司法机关,既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又清除了系统内 “蛀虫”。
此外,针对 “问政山东” 中巨野县某企业粉尘污染及巨野县分局执法人员核查结果不符问题,以及第三轮省级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不力问题,派驻组协同执法支队进行检查和问责,共协同办理 7 起案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8 人,批评教育 2 人。
充分体现 “驻” 的优势,强化内部监督促整治
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充分调动机关纪委积极性,发挥其桥梁作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安排机关纪委负责 “群腐” 集中整治工作后,派驻组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及要求,指导机关纪委细化工作方案、起底问题线索、完善督导机制、研究处分意见,并联合印发《全市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领域 “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在集中整治过程中,指导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形势,督促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措施的意见》。
通过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执法领域 “小切口” 集中惩治,查处执法领域问题线索 20 件,处理处分 17 人,澄清正名 1 人。督促驻在部门查处作风问题 17 个,移交问题线索 2 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58 个,整改问题 29 个,建立完善机制 23 项。同时,着力开展纠治打着环保幌子搞 “一刀切” 问题,查处 8 个问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2 人,通报批评 5 人,提醒谈话 1 人。还压实部门开展 “两打” 专项行动和第三方造假数据活动,督促移交公安机关刑事立案 8 起,移交市场监管部门第三方环保机构弄虚作假案件 4 起。在全市层面统筹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医疗废水监管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环境整治与水环境治理成效实现双提升。重点抓好 3 件市级民生实事,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显著,被大众日报等媒体报道,化工园区异味扰民问题的解决惠及周边 86 个村庄。
充分发挥 “探” 的效果,筑牢廉政思想防线
派驻组与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充分沟通,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认识高度一致,全局监督意识普遍增强。派驻组积极参与党组会议和理论中心组学习,对 “三重一大” 决策事项提出 7 条建议,督促市局制定出台 “三重一大” 决策实施办法及 4 项制度。指导县区分局党组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2 次,推动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5 次,指导制定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14 条措施。
日常监督中,针对 “郓城县分局重复检查” 等问题制发 3 份纪检监察建议书。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召开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警示教育大会,组织科级以上干部及县区分局党组班子成员到曹县人民法院旁听 “张群案” 宣判,1200 余人深受教育。还组织观看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警示录 3 部,开展青年干部纪法课堂 2 期,讲授专题廉政党课 1 期,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思想防线。
充分释放 “监” 的潜能,服务经济实现双赢
纪检组积极探索监督与服务的结合点,以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切入点,参与督促菏泽市生态环境系统推行 “邀约式” 生态环境现场帮扶惠企民生服务项目。通过多种宣传发动方式增进政企互信,形成邀约热潮;组建帮扶智库,制定需求清单,建立 “一对一” 对接帮扶机制,精准解决企业诉求。项目启动三个月,帮扶企业 34 家,解决问题 100 余个,促进庄寨镇板材加工产业区域性治污能力提升,发布典型案例 1 篇、收企业致谢锦旗 2 面,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和助力全市经济发展目标双赢。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一年来,菏泽市纪委监委驻市生态环境纪检组与菏泽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坚持把环境质量改善放在优先位置,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2024 年菏泽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 4.47,在全国排名 143 位,圆满完成了退出 “后 20” 任务目标,PM2.5、优良率、重污染天数三项省对市考核指标全部圆满完成,砖瓦窑转型升级改造取得阶段性进展,水环境质量达到考核要求、土壤及环境安全得到切实保护,确保了菏泽的蓝天、碧水、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