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郯城县归昌乡代表助力图斑整改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环保 > » 正文

山东省邹城中心店镇美丽乡村美如画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马继东)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高度重视,既写入《党章》又写入《宪法》。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心店镇开拓创新,把美丽乡村建设当作重头戏,有力地推动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发展。但凡到过邹城中心店镇休闲娱乐乡村游的人们,皆把惬意的赞许和甜蜜的微笑留下,留在那个古老的文化古镇,留在那方炙热的土地上,留在那8万多“中心人”的创业热潮中。
 
  上     篇
 
  春风和煦,阳光灿烂,中心店镇美丽乡村建设正像春风那般温暖人心,正像阳光那般照耀着人们阔步前行。
 
  中心店镇“名片”。中心店镇,位于孔孟之乡邹城市北部,因处于北京到南京的中心点而得名,自古便有“南北通衢、两京圣地”之美誉。北依三孔圣地和五岳之尊的泰山,南临亚圣孟府及“岱南奇欢”的峄山,西接济宁市兖州区,东临沂蒙山区。下辖六个办事处、46个行政村,总面积89.25平方公里,人口8.2万人。
 
  近年来,这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坚持统筹推进、镇域一体化发展,在不断提升“机电装备、汽车贸易、绿色草莓”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先后荣获“中国绿色生态草莓之乡”“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济宁市十强镇”等荣誉称号。
 
  “中心人”戴满了荣誉“花环”,沉甸甸的“项链”,光彩照人。
 
  12月1日,就在我们一行四人前去采访的当天下午13:55,人民日报海外网推出了一篇重要文章《山东省济宁市邹城中心店镇: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中心店镇那真是“飞机上吹喇叭名(响)声在外”。
 
  邹城中心店镇美丽乡村建设之佳绩,并非大自然偏执的恩赐,而是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拼搏的结果。“中心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之箴言。
 
  邹城市中心店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模范带领大家坚持以标准化建设为统领,突出基础设施提升,突出特色文化,突出富民产业,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美好产业·美丽村民”融合发展的好路子,赢得了赞誉与颂扬、赢得了鲜花与掌声、赢得了诗和远方!
 
  美丽乡村建设“三部曲”。打造美丽乡村,首先是“‘规划’引领,‘三美’同建,打造宜居环境”。坚持基础设置、公共服务、工程质量、管护机制“四位一体”,突出“村容整洁生态美、村庄富裕生产美、村民幸福生活美”,科学规划、因村制宜,分步实施,重点建设了甜“莓”龙山、儒风大元、“杏”福小元、民俗尚寨、夜月溪湖、生态于庄、美丽路庄“七朵金花”。
 
  金光灿灿惹人爱,赏心悦目陶人醉,心想事成令人赞!
 
  其次是“园区带动,文旅融合,做强富民产业”。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培植现代农业、乡村旅游、集体经济功能结合起来,发展壮大美丽产业。
 
  片区内的明鲁王陵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万亩草莓园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国家AAA旅游景区,招引5家农业龙头企业,7家农家乐,建立了2家产业扶贫基地。同时,还深入挖掘原宪故里、尚寨竹马、溪湖中医等历史文化资源,做活乡村旅游业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高歌一曲,春光明媚,灿烂辉煌!
 
  再就是“共建共享,长效管理,推动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当地群众边建设、边参与、边受益。通过市场化运作,与专业公司签订了物业管护合同,各村成立起党员义务管理队进行监督。开展“草莓电商文化节”“最美中心人”评选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素质,倡导农村文明新风。
 
  新风像一缕暖人的春风,“春风得意马蹄疾”,春暖花开情相宜。乡村振兴,美在齐鲁,靓在孔孟之乡,艳在中心店。
 
  这一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区,位于中心店镇东部的九龙山周围,片区按照“一园两廊,七村七田”的功能分区,以草莓生态观光、九龙山生态休闲、尚寨民俗旅游、玉皇山林果采摘四大产业为支撑。规划建设了“七朵金花”,已初步形成“南部设施农业,北部自然田园”之区域空间格局。
 
  中心店镇坚持把“打造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培育美丽村民”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在路庄建设了300亩的无花果基地,并出台扶持政策,发展林果采摘,与民俗尚寨村、儒风大元村、现代农业示范园连接成片,形成美丽乡村+林果采摘+乡村旅游的乡村田园综合体。
 
  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近年来,中心店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之总要求,坚持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通过外修环境和产业、内铸文化和乡风,促使乡村建设由内而外全面发力、整体提升,打造了“产业强、环境美、文化兴”的乡村振兴升级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高,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名单。
 
  “推进产业兴旺”。溪湖艾草、前厂蒲公英、于庄蓝莓等特色种植不断涌现,“一村一品一特色”,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推进生活富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新建3处、提升14处农村公厕,建设1处粪污发酵池和1处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服务站;实施新一轮冬季清洁取暖工程,今年为1289户居民和卫生院实施气电代煤和用户节能改造。
 
  投资2500万元完善镇驻地配套设施,建设约11.27亩的富东广场;新建东傅农贸市场,规范镇驻地市场经营活动;对三八路进行大修等,镇驻地“六纵六横”路网框架得已呈现,城镇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加快尚寨民俗商业街建设,举办音乐灯光秀,发展“夜经济”。
 
  “推进生态宜居”。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5个美丽乡村完成附着物清理、墙面粉刷等工作;3个环境攻坚村完成整治任务;大力开展普速铁路沿线安全隐患清理整治,清理树木5000余棵,完成铁路部门22处清单问题销号。
 
  加大村级环境整治力度,今年累计投入村庄清洁行动资金近150万元,发放宣传资料23000份,悬挂宣传标语300余幅,投入人工6000余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1000余吨,清理村内沟渠数量近200公里。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开展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周末行动,累计发动2000余人次。创新开展荒芜庭院治理,中南宫村创新案例得到市委肯定,全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邹城、济宁,乃至全省环境检查中稳居前列。
 
  “推进乡风文明”。以“文化便民”为重点,累计投入7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村级文化广场34个;以“文化育人”为中心,累计培训太极拳、广场舞1000余人次;组建文艺表演队伍,开展演出20余场次,宣传政策3000余人次;以“文化乐民”为目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80余次、送电影下乡300余场次;成功举办首届太极拳展演,率先完成全国老年太极拳创乡工作;成功举办第六届广场舞大赛。开展庆祝建党99周年系列活动,开展庆“八一”双拥活动,凝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推进治理有效”。扎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用好“警民联动”“民意5来听”,收集村庄发展建议或意见28条、民意诉求信息40余条,代办民生事项100余件,村级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9起。设立“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谱写文明和谐新篇章。
 
  中   篇
 
  邹城“最美中心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心血和汗水擎起美丽乡村精美画卷。
 
  “七朵金花”PK忙。大元村系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原宪故里,现有680户、2520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民们积极传承原宪儒家优秀文化,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人居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投资260多万元对村前污水沟进行整治,建设了原宪文化水景区。
 
  小元村,共有285户、1079人。建设美丽乡村,先后实施了道路、墙立面、绿化、路灯、改厕等基础设施工程。兴建了文化广场、生态坑塘;玉皇山上建设了景观亭、停车场、农家乐等服务设施,为广大游客提供便利。
 
  溪湖厂村有特色,夏天吹云走,蓝天透药香,踏着夏日的阳光走进村,白墙绿树、蜂飞蝶舞,循着中药香味前行,一片古屋格外引人注目。斑驳的药盒、逼真的石像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屋檐的茅草、觅食的母鸡传递着现实的静谧,仰头可见百年古枣树虬枝的沧桑,俯首可闻中药材散发之香气,仿佛在与自然和历史对话,惬意得很。
 
  尚寨村系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位于九龙山南麓、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明鲁王陵景区内,居民区按照九宫八卦之理念,依次组团分布在景观周围,打造明清风格的四合院村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建设有水体景观区、周易文化苑、商业街区、民俗广场和尚寨至大元景观道路等旅游设施。尚寨村有着流传百年极具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尚寨竹马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仙斗被评为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山村,地处山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把富民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流转土地300亩,建设草莓大棚68个,发展葡萄、蓝莓、时令瓜果100余亩,形成以草莓产业为主,错时采摘为辅的特色采摘旅游乡村。
 
  于家庄村,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人杰地灵。村内文物古迹较多,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古庙遗址至今犹存,“泰山石敢当”随处可见,所表现的“吉祥平安文化”则体现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亦与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高度合拍。
 
  路庄,位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系济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先后实施了改水改厕、村庄绿化、景观节点和无花果种植园的建设等内容。其村庄建设与草莓园景区融为一体,既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亦成为了新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该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按照“规划先行 准确定位”“科学施工 压茬推进”“以人为本 尊重民意”“培育新风 提升素质”建设理念积极推进,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村庄规划标准合理,文化广场靓丽,道路硬化畅通,片区绿化迷人,河道坑塘“鸟枪换炮”,污水排放科学有序,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庄标识醒目,亮化美化促文明,清洁庭院美,厕所厨房悄然升级……
 
  美丽乡村建设上台阶,村民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大提升,一方经济的增幅和科技创新大大提升,中心店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亦大大提升。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三年计划两年完成改造获好评。难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示范项目现场会、邹城市农村改厕现场推进会等先后在中心店镇召开。
 
  美丽乡村建设带火乡村游。“今年杏花节来我们村的游客都挤不动,周围的农家乐都火了,我也打算开一个农家乐,为游客服务,为乡村游助一臂之力。”溪湖厂村的李大哥说出了真心话。
 
  中心店镇美丽乡村游引爆都市近郊游市场,仅赏花节3天,便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车辆3000余辆,接待济南、临沂、济宁、滕州等外地旅游团队28个、旅游大巴60余辆,迎来游客小高峰。
 
  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现有资源,融入文化、民俗、采摘等旅游要素,全力打造旅游新业态,以旅游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游”互补模式得到有效运用。
 
  红花和绿叶相得益彰,鲜花和蜜蜂亲密无间,憧憬和未来温情拥抱,皆大欢喜。
 
  “强化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能力”。近年来,中心店镇以标准化建设为统领,坚持全域规划、因村制宜、梯次推进,建成济宁市级美丽乡村6个,生态宜居村15个,环境整洁村25个,建成甜“莓”龙山等,一村一品各具特色。
 
  按照美丽乡村14项重点任务,实施绿化、硬化、美化等“六大工程”,硬化道路232公里,建设省级公路网化道路22公里。栽植各类乔木、灌木等绿化苗木63万余株,安装路灯2000余盏,修建排水设施60公里,塑造景观小品30处……为迎接“杏花节”,新建改建停车场5处,制作导引图5个,设立临时指示牌20余个,打造乡村游市场软硬件环境,提升服务功能。
 
  “依托优势资源,打造观光旅游线路”。中心店镇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和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成功创建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招引了宜禾科技、福美来等5家农业龙头企业,催生了尚寨小厨、乡厨、溪湖夜月等8家农家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将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连接在一起,游客可以春赏百花、夏乘百凉、秋尝百果、冬览百景。
 
  “推出特色项目,引爆都市近郊游”。该镇采取“现代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旅游”方式,加速产业融合,新建有氧骑行绿道13公里,完善观景平台、户外露营等景观设施,先后举办了六届草莓采摘节、元宵花灯节、美丽乡村行、冰雪节、国际激光秀,组织开展了骑行比赛、摄影大赛等活动,将福美来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和大元精品采摘园打造成为“山东省精品采摘园”,每年吸引参观游客达到60多万人次,产值达到5亿多元。
 
  幸福“乡村游”。畅游美丽乡村是一种乐趣,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温馨愉快之旅。
 
  中心店镇辖区内九龙山蜿蜒盘舞,白马河玉带环绕,地处中华文化标志城之核心区,是传承华夏文化的一方宝地。该镇坚持三化统筹推进、镇域一体化发展,闯出了一条通过富民产业培育支撑美丽乡村建设之新路径。
 
  美丽乡村片区主要分布在104国道东西两侧,主要涉及1个社区、5个村庄、1.9万人,规划面积16.3平方公里,片区内山水相依、文脉悠长,产业丰富、生态优美,重点打造了“莓”丽龙山、民俗尚寨等“七朵金花”。片区内道路硬化、栽植乡土树种、农户“四改”、改造墙立面、建设污水管网、入村标识、文化广场、休闲驿站等节点,给人一种快感、美感,新鲜感。
 
  游客来到草莓雕塑前驻足观赏,当地种植草莓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草莓产业已成为中心店镇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张绿色名片。
 
  有了富民产业,何愁建设不好美丽家园?该镇将“村村有广场、村村有活动”作为工作目标,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全面启动文化广场建设工程,打造文化休闲阵地,龙山村的文化长廊、休闲亭、石桌石凳、健身器材等供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
 
  行进在草莓观光大道上,游客们心情舒畅。
 
  进入原宪故里游玩,有着不一样的感觉。大元村因原宪而得名。原宪出身贫寒,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在孔子去世后他回大元村隐居,粗茶淡饭,生活极为清苦。为铭记他蹇涩困顿的一生,取村名“原蹇村”,光绪年间改称“大原家”,后演变为大元村。
 
  为有效提升村居环境,在大元村投资300万元建设了大元水景区工程,景区范围4平方公里,建有原宪雕塑、观光水道、假山、文化长廊、停车场等景点设施,垒砌河道1200余米,修缮加固桥梁5座,河道治理对该村行洪、蓄水、生态保持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抓好了村内整治,内外环境面貌较大提升,深受群众欢迎。
 
  九龙壁是九龙山文化的象征。九龙山植被茂盛,山峦起伏,它有连峰九座,逶迤如龙,由北至南滚滚而来,落势雄壮,故有“九龙山”之称谓。附近的小元村等村庄因地制宜,结合九龙山文化,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景观。
 
  中心店镇百花园附近有3000多亩凯特杏、2000多亩甜柿、1000多亩核桃和800亩大枣。既富裕了百姓,亦陶醉了游客,美不胜收,休闲农业蓬勃发展。
 
  乡村旅游独具特色。立足产业、人文、生态等优势,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备受关注。
 
  溪湖厂村东面有一条长年流水的小溪,流至村北,积水成湖,村庄亦因此而得名。据明《邹县志》记载,溪湖方圆数里,三面环山,山清水秀,每当夕阳西照时,山影、云天倒映湖中,景色绚丽多姿,难怪古人曾留下“湖光倒影碧山摇”之佳句。特别是在晴空万里,皓月当空之际,湖光月色辉光相映,水波树影互衬互缀,形成邹城的古八景之一“溪湖夜月”,闻名遐迩。
 
  民俗尚寨村,座落在九龙山龙头之下,村南与朱雀山遥遥相对,东有卧虎山,西有玉皇山,前有白马河,系难得的“风水宝地”。山前果园飘香,山间水绕如带,形成了诗情画意般的乡村田园风光。
 
  今年以来,该镇立足邹城实际,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抓手,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14项任务,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一体推进、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五化”标准、生态文明村标准,打造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重点,拉高美丽乡村建设标杆”。突出全域规划、地方特色之理念,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示范片区详细规划。每年集中推进3到5个示范片区建设,通过积极努力,绝大多数村庄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和美丽乡村标准,形成“点上有特色、面上成规模、整体大提升”之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坚持连线成片、示范带动,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了中心店镇九龙山示范片区,注重放大产业、文化、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绿色观光、民俗旅游。坚持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开创“点精、线优、片亮”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为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深入实施农村绿化、硬化、净化、亮化、美化“五化”整体提升工程,重点推进镇村绿化,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实现农村道路“户户通”、环境“村村净(美)”、路灯“街街亮”全覆盖,连线成片,集中打造一批“一村翠绿、一塘清水、一处广场、一院洁净”的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
 
  围绕“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之建设理念,深入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实施乡村道德建设工程,让文明新风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建设和谐幸福新家园。
 
  “改革发展无止境,奋发进取方有为”。中心店镇在济宁市委市政府的科学指导下、在邹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指挥部推进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和小城镇建设,构建生态宜居、富裕秀美新农村!
 
  北宋宰相吕蒙正曾在《破窑赋》中慨叹“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时代不同了,今天中心店镇的美丽乡村建设事业如火如荼,此乃“时也,运也,福也”。欣慰前往,如在画中游,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颇美,颇美。
 
  下    篇
 
  当年,毛泽东留下“无限风光在险峰”诗句。今朝,乡村游的无限风光在山东邹城中心店,在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在美丽的明鲁王陵AAAA级旅游景区等。
 
  诠释美丽乡村建设。做活“服务于民”这篇大文章,需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旅经济联动发展方面去考虑,去发力,去践行。
 
  近年来,中心店镇在多年推行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基础上,依托中心草莓观光园、玉皇山林果采摘园和九龙山生态旅游区,科学规划、协调推进,打造出“宜居、宜商、宜游、宜业”的九龙山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取得了初步成效。
 
  聪明的“中心人”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体会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更主要是在于内生动力的强化,依托美丽乡村发展美丽产业,才能让农村更美、让农业更强、让农民更满意。
 
  中心店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就是不断地建设幸福的美丽家园,积极打造宜居环境,七朵盛开的文明生态之花赛金花,即为最好的诠释。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片区、小片区,积极创建文明生态村、美丽乡村,全面开花,方可达到全域靓丽之效。
 
  “园区带动,文旅结合,做富民产业”。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催生葡萄庄园农家乐等,大力发展乡村游、节会游,举办了元宵花灯节、国际激光秀等活动,充分释放美丽产业之活力,构建“赏、摘、游、玩、购”现代旅游格局,片区内接待大量游客……实现了美丽乡村从建设管理到经营受益的转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共建共享,长效管理,推动乡村持续发展”。按照群众意愿,建设凉亭、石桌凳等设施供大家日常休闲使用。注重培塑美丽村民,从改善农民生活习惯入手,全镇村村组建起广场舞队、腰鼓队,跳广场舞成为农村老太太“必修课”。该镇小牛村作为邹城市唯一的乡镇代表队参加了济宁市广场舞比赛创佳绩。建设2处孟子学堂,定期开展乡村儒学大讲堂、剪纸普及、非物质遗产传承等活动。连续多年开展“最美中心人”评选活动,群众精气神明显提升。
 
  在“中心人”的不断努力下,真正做到了“村强民富生活美,村庄宜居环境美,村风文明行为美,村稳民安和谐美”。
 
  美丽乡村建设有经验。“坚持上下互动,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的民主决策机制”。村级班子是主体,群众是主导力量,政府为“辅导员”,调动和发挥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如:小元村村内坑塘的整治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实施后,村民自发地买金鱼、栽莲藕护荷花,进行自我管护。
 
  “坚持市场导向,营造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参与体系”。美丽乡村建设应表现为一种多方参与共赢共享之行为,以最小的成本、最科学的决策、最健康的管理运营长久地开展下去。
 
  片区可以借鉴景区模式,吸引经营、娱乐、服务商业入驻。如,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绿化工程,亦可吸引绿化苗木公司在片区内种植苗圃,形成“以地块换工程,以工程换产业”之合作模式。
 
  “坚持文化融入,充分挖掘和展示乡土文化及民俗特色”。文化、民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神内核,是灵魂,只有充实文化内容,才能增强竞争力。根据当地民俗故事、传说、传统习惯等,打造景观小品,增加体验项目,方可促进乡村游。
 
  “坚持产业支撑,增强美丽乡村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美丽乡村离不开美丽产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地方特色产业不仅浇艳当地百姓的致富之花,亦可间接提升片区的品牌质量。
 
  中心店镇美丽乡村片区产业特色鲜明,草莓采摘园构成了美丽乡村片区的生态经济观光带,还带动了附近的蓝莓、葡萄种植,以及皇家香草庄园的休闲娱乐业发展。“中心草莓”地标性产业,着实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加了动力。
 
  “坚持建管并重,建立以群众自我管理为主的约束机制”。日常管理中,将村庄划分成若干个责任区,责任区内的环境卫生由农户负责,村里聘请老党员、老干部为卫生监督员,对各户责任区卫生状况定期检查,并通过广播通报评比结果。
 
  在片区内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使爱护环境、美化家园成为群众的自发行动。
 
  “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美丽乡村建设的覆盖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将乡村建设与生态建设、乡村休闲旅游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优先打造精品村、特色村,形成一个可复制、可借鉴的示范片区,然后多点开花,引导带动周边村庄先进行自我改造,再逐步升级,通过不懈努力,形成“全域美丽、全业发展、全民富裕”的喜人局面。
 
  匠心打造美丽乡村。近年来,该镇紧抓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区机遇,通过科学规划、协调推进、软硬结合、精益求精,打造了九龙山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形成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高效和谐共生互惠之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美丽村民”的融合发展之路。
 
  “注重品质,规划美丽乡村”。该镇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域规划、“三村”同建,积极打造省、市级美丽乡村。
 
  “内外兼修,建设美丽乡村”。该镇软硬结合、内外兼修,在美化环境、增加“颜值”的基础上,打造出了一批既结合地域特征、又反映风貌特色的村庄:将优化环境和保护生态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美丽乡村不仅有“面子”,而且更有“里子”,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注入动力,发展美丽经济”。产业为美丽乡村提供了不竭动力,美丽乡村建设亦促进了产业发展,辩证法在此开花结果。
 
  “我们店是国家旅游局评定的国家级金牌农家乐,有16间客房,可容纳200人就餐,特别是在草莓采摘季,我们的日营业额就超过1万元,年营业额可达200万元。”乡厨的董老板得意洋洋,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皇家香草庄园作为片区的都市近郊休闲娱乐中心,建有大型水上乐园、拓展中心、滑雪场滑草场、婚庆基地、火车主题餐厅等设施,是近年邹城近郊游的热点。火车主题餐厅,在元宵节和五一期间,日营业额分别可达2万元、1万元,周末每天可接待游客100余人。
 
  大元村的杏园居农家乐,在旺季,日接待游客亦可达百余人,年销售额可达近百万元。福美来建设的游玩、采摘一体的农家乐,可容纳120人就餐,效益更可观。
 
  “彰显活力,培塑美丽村民”。该镇坚持在建设美丽乡村中注重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培塑村民,推动美丽持续发展。从改善农民生活习惯入手,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全民爱清洁的良好氛围。
 
  幸福食堂爱心献老人。11月30日上午,中心店镇富东社区幸福食堂举行启用揭牌仪式。
 
  幸福食堂采取与“三人行”合作运营的方式,为镇驻地东傅、小牛厂、蔡厂、四府厂4个村60岁以上低保及70岁以上老人提供就餐服务,群众满意度老高老高。下一步还将以幸福食堂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食堂成为广大村民的精神家园。
 
  文旅和弦奏响新乐章。“云时代”需要“云思维”,新时代的文旅产业与“云”俱进,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出击。携手电商巨头京东,利用其在电商、大数据等数字领域拥有的丰富资源,实现文旅产业跨界共生。“文化+云+产业”,借助京东智联云,实现文化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开启智慧旅程,形成“多点辐射、全域覆盖”的大旅游集散格局。
 
  据悉:“十四五”期间,文旅工作的首要任务即为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提出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把孟子故里建设成为“首善之区”。要让历史资源活起来,让文物会说话,让传统文化走进现实,走入生活,让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起来,讴歌时代,讴歌生活,讴歌群众,让文化惠民的孟子乡音更加响亮。不断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高质量的文旅产业培育成中心店镇、邹城市的支柱产业,让文旅交响乐更加动人、喜人、迷人!
 
  朱自清在《春》之开头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山东邹城中心店镇美丽乡村建设上台阶,其醉人的“乡村游”不正在迎来姹紫嫣红之春天吗?(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心店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