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季即将来临,山东省打响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第一炮。
山东环保厅日前印发《进一步加强省会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济南、淄博、德州、聊城、滨州5市水泥、铸造、砖瓦窑行,除承担居民供暖、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和危险废物等保民生任务的生产线外,全部停产;钢铁行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实行停产;对燃煤发电机组(含自备电厂)未达到超低排放标准限值的,除承担居民供暖任务的机组外,全部停产。
有关专家认为,冬季停产“一箭双雕”,既能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又在一定程度上呼应去产能政策,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冬季停产对当地经济会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太大。出于治理污染方面的考虑推行停产,可以“顺便”消化过剩产能,可谓一石二鸟。而山东作为今年第一个出台冬季停产政策的省份,说明对冬季大气污染高度重视,且去产能压力较大。预计接下来其他省市会出台类似措施,如重污染省份河南、山西等。
山东省煤炭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山东省今年已关停煤矿52处、产能1335万吨。其中,永久性关闭退出煤矿49处、产能1117万吨。
1至8月份山东省原煤产量同比下降约12%,期末库存同比下降42.5%;在商品煤销售收入同比下降7%的市场形势下,山东省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23%,实现利润近9亿元,同比减亏260%以上。
据了解,去年山东省煤炭产量约为1.44亿吨,位居全国第五位。根据山东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实施方案,山东省“十三五”时期将关退煤矿114处、化解产能6460万吨。
钢铁方面,山东省计划从2016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总体压减产能生铁970万吨、粗钢1500万吨。
南京市去年提出被称为“史上最严季节性限产”的概念,在雾霾高发、空气易出现污染的11月至次年2月,实行“一级防控”状态,钢铁、石化等重点企业采取降低生产负荷、实施绩效管理、强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并确保达标排放;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南化公司、南钢、梅钢等重点石化、钢铁企业和水泥行业、铸造行业实施限产15%以上或冬春季节阶段性停产。如果企业不能稳定达标,将实施停产。
南京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相关负责人此前对媒体表示,南京首次提出“季节性限产”概念,也是全国第一次采用这种季节性、长时间的高排放企业限产措施。按照方案,无论空气质量如何,43家高排放企业一律限产15%以上或冬春季节阶段性停产,如果这些企业不能稳定达标,将实施停产。
今年3月,黑龙江制定《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要求控制燃煤消费总量,到2017年底,全省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由2014年的66.5%降低到65%以下,重点城市力争实现燃煤消费总量负增长,全省减少低质煤炭使用总量2600万吨,增加替代优质煤炭1970万吨;提高燃煤质量,凡违规使用低质煤的供热企业和其他燃煤主体全部改烧符合质量标准的煤炭;淘汰分散小锅炉,到2017年底,除保留必要的应急、调峰供热锅炉外,全部淘汰,市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内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
兰州市今冬重点管控工业、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和焚烧枯枝落叶及垃圾等四大类污染源,根据各区实际情况,细化任务分工。对市属及市属以下污染排放强度大、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小型工业企业或其部分生产设施实施停产,同时每周对停产企业进行跟踪督查和暗访检查,防止企业违规复产;遇重污染天气等需启动应急预案时,根据预警等级,对部分企业及生产设施实行限产限排措施。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