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山东省济南市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来,济南市公安机关以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创新实施“黄河安澜·生态警务”,推出79项服务高质量发展举措,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实践路径。
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
黄河济南段流经9个区县和功能区,生态要素多元、保护任务艰巨。济南市公安机关坚持全链条保护理念,构建专业体系、强化协同联动,织密生态保护网。
济南市公安局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黄河安澜·生态警务”领导小组,紧盯影响黄河流域水事安全和治安稳定的重点区域、关键部位和突出问题,对沿黄区域开展地毯式走访摸排,确定39项具体任务,实施大保护工作机制,实现生态保护全域覆盖。
济南市公安局构建“一廊两带三区多点”生态警务布局。“一廊”是守护“黄河生态廊道”,以黄河干流、蓄滞洪水区等为重点,织密立体防控网络;“两带”是建立小清河、大汶河两条生态保护带,全面摸清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要素底数;“三区”是创新景区、南部山区和泉水保护区综合治理;“多点”是围绕森林公园、湿地、山体公园等各类城市生态点位,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济南市公安局在黄河沿线建立9个派出所,推动公安业务与黄河河务深度融合。创新实施“警格+网格”融合模式,打造289个沿黄“智安社区”,推动社区警务融入基层治理。
凝聚保护治理合力
济南市公安局创新部门联建共建机制,形成信息共享、线索共研、要案共办、力量共调的治理格局。济南各地公安机关与黄河河务、自然资源等118家单位建立联建工作站,出台联建工作站建设和管理规范。针对小清河复航工程,在主城港、章丘港等地建立联建工作站17个;聚焦突泉、百脉泉等“十大泉群”保护治理,建设泉城中心警务站等联勤工作站11个。
济南市公安局健全信息共享、工作会商、联合巡查、联合执法、行刑衔接、新闻联合发布等6项机制,与自然资源部门制定联席会议、联动执法、重大案件会商等9项行刑衔接工作措施,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明显好转。
济南市公安局全面实施生态警务,搭建四级生态警长工作体系,设置打击、治理、护航、维稳等4个工作模块,对依法打击、联勤联动、生态警务巡查、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违法犯罪线索核查等“规定动作”逐一赋分,明确1757名生态警长职责。组建“环保先锋”“资源先锋”等10支专项“生态战队”,整合特巡警、派出所、黄河河务、蓝天救援等资源,建立61支共320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统筹做好防汛抢险等突发事件应对处置。
实现要素精准管控
济南市公安局部署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元素采集会战,全面整合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园林和林业、黄河河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生态数据。平台通过统计分析、碰撞比对、周期评估,实现生态要素精准管控。
济南市公安局统筹加强生态警情、生态案件、生态预警等模块建设,加强涉生态风险预警排查,深度挖掘易发案区域和犯罪线索等,精准管控辖区内涉生态领域风险隐患,实现生态领域“要素一屏管控、风险一网感知、联勤一键响应、执法一链贯通”,打击效能进一步提升,破获了一批范围大、影响广的涉野生动植物案件。
目前,济南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均实现100%;每年冬季都有300余只天鹅飞抵济南越冬。
破解难题化解风险
济南市公安局完善“企有所呼、警必回应”机制,解决企业急难愁盼。他们组建民意感知中心,归集涉及企业的警情、案情等数据,指导企业完善管理制度,筑牢内控外防屏障。在“泉惠企”平台和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平台,嵌入公安服务保障模块,对疑难事项或共性问题“一事一议”,精准助企纾困、落实服务保障措施。
济南市公安局建成“商业秘密联动保护公共服务平台”“商标保护协同联动工作站”,为150万家经营主体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名录和重点数字档案。平台配备“秘小保”智能助手,提供“风险自检+存证公证+维权鉴定”在线服务,指导100余家企业化解纠纷。该局应用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建立“AI+商业秘密保护”智能化服务系统,有效防止商业秘密被窃取、篡改或泄露。
济南市公安局会同市国资委建立平台,从经营秩序、负债风险、信用记录、外部冲击等维度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发现企业经营风险;研发串标围标预警、涉企风险监测预警等模块,指导企业消除投融资、招投标环节的各类隐患;构建融合作战体系,联合金融管理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