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在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辛庄社区,利津县公安局陈庄派出所辛庄警务室民警对辖区情况如数家珍:17个行政村、11332名常住人口中,谁家有空巢老人,哪户有留守儿童,邻里间有哪些积怨……这些民生小事都装在他们心里。去年以来,辛庄警务室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通过搭建警民连心桥、深耕“护苗责任田”、巧用“1236”调解法,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6.5%,辖区治安持续向好。
搭建“警民连心桥”
今年年初,陈庄派出所全科警长走进辛庄警务室,顺利解决了困扰陈大爷多年的户籍问题。有着30年教龄、在村内德高望重的陈大爷感动不已,主动担任起警务志愿者,为民警提供矛盾纠纷苗头信息,并加入乡贤调解队协助调解纠纷。
陈庄派出所联合镇政府出台《关于在全镇推行党务、警务、村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组织体系;联合村委会治保组织发起“守巢行动”守护空置房屋和独居老人。他们对空置房屋登记造册、重点巡查,有效避免了盗窃等案件的发生。针对辖区53名独居老人,民警联合网格员定期开展走访,开展慰问工作。
深耕“护苗责任田”
“阿姨,你和我说的话我都听进去了,我打算去学厨师,不会再游手好闲了。”辖区青少年刘某曾因盗窃被依法查处,辛庄警务室民警并未简单结案了事,而是多次上门走访,深入了解刘某的家庭环境与成长经历,并引导他参与志愿者活动。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刘某感受到奉献带来的快乐,也重拾了自信。在民警的悉心引导下,刘某主动表示要学习厨艺,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更好地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辛庄警务室开展“护苗行动”,针对问题青少年建立跟踪监管机制,定期走访开展法治教育。辛庄警务室还在辖区中学设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德育基地,社区民警定期走进校园,开设法治课堂、普及法律知识,实时掌握问题学生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预防学生违法犯罪。
巧用“1236”调解法
“小赵啊,不是大娘不讲理,是真没法和她讲理,我这一身病,早晚让她气死……”70岁的陈大娘两年前因在家门口晒粮食,多次和73岁的邻居王大娘发生争执,后又因琐事多次报警。两位大娘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社区民警联合网格员和乡贤调解员多次上门开导两位老大娘,陪她们聊天,两人的心结慢慢打开,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为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辛庄警务室坚持党建引领,巧用“1236”调解法,下活基层治理“一盘棋”,全力织好“调解网、排查网”两张网。铺设“调解网”,即在镇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打造由派出所牵头,综治、司法、法庭为主,各工作区、单位、村庄共同参与的多部门联调框架,实现联动排查、联动化解、联动稳控、信息共享;织密“排查网”,即牢牢把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主动权,纵向建立由民警包片以及辅警、各村党支部书记、网格员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网,紧盯易引发矛盾纠纷的问题,主动介入,提前排查,实现由“事后调”向“事前防”,由“事找我”向“我找事”方向转变。
辛庄警务室建立耆英调解队、“枫警大姐”调解队、专业调解队三支调解队伍,耆英调解队的主要成员为村里德高望重、有话语权、有号召力的乡贤能人,通过其威望和信誉化解邻里纠纷、赡养纠纷、宅基地纠纷等;“枫警大姐”调解队由每村的巾帼志愿者组成,主要化解夫妻纠纷、婆媳纠纷等矛盾纠纷;专业调解队指法官、民警及镇政府、综治、司法等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专业队伍,化解经济纠纷、财产纠纷等涉法涉诉问题。
亲情感化、利益平衡、对症下药、冷却降温、换位思考、矛盾转移——辛庄警务室还创新运用“六个调解法”找“病根”、把“脉象”、开“药方”,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去年以来,辛庄警务室共摸排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山东省利津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