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法制传媒网:(臧鹏)峡山水库作为山东省第一大水库,素有“齐鲁第一库”之称,是潍坊最主要的饮用水源供应地。波光粼粼的水库旁,山东省潍坊市公安局峡山分局郑公派出所驻扎于此,它是直属分局派出所中最偏远的一个。环湖路一次巡逻来回50公里,驻扎在水库旁的警察14年如一日,甘做默默无闻的“水库卫士”,守好一片绿水青山。
辖段来回50公里 每天巡逻两三次
郑公派出所负责的辖段来回50公里,民警一天至少巡逻两三次,开着车窗观察湖面动静,一旦有溺水或非法捕捞的情况能及时处置。“我在水库守了11年,有民警从建所就驻扎在这,当时派出所大院只是水库边一所废弃的农村小学。”46岁的贾维富说,原来的派出所大院荒草丛生、蚊蝇遍地、杂乱不堪,没有厕所,民警只能到附近的幼儿园和孩子共用一个露天厕所。
“我们辖区南北狭长,巡逻途中要穿行很多乡间道路,遇到雨雪天气可能深陷泥坑。一段几公里的路程,出警绕路的时间可能是正常道路的两倍。”贾维富说,最难的是回家,所里民警没有本地人,最远的离家90多公里,最近的也有40公里,一个月最多回家三四次。
夏夜藏身荆棘丛 打击非法捕捞
巡逻时,湖面上一个起起伏伏的身影吸引了民警的注意。民警三步并作两步,飞奔下坝,穿过一片及腰的水草,蹚水查看情况。后面几名辅警顺势打开后备箱,取出救生衣和救生圈准备救援。凑近一看,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缓步上岸。原来她钻过铁围网偷入水库,打算用渔网捞几条鱼喂狗,随后,民警把老人劝离了现场。
“峡山当地多是渔民,临水而居。水库渔业资源不同于海边,为护住一池净水,不造成环境污染,不能随意捕捞垂钓。建所以来,我们联合有关部门打击非法捕捞、防止溺水,费心费力。”辅警李海龙说。
许多非法捕捞人员夜间捕捞,民警没有船只,就潜伏于岸边滩涂上,趴在荆棘丛中观察。有一年夏夜,在一次联合打击行动中,贾维富发现水库湖面上有两个灯光在闪动。他意识到可能有人在水库非法捕捞,便埋伏在水库边,被蚊虫叮咬了三四个小时没动,最终将对方一举查获。
“凌晨两三点仍然在水库周围巡查,是家常便饭。”李海龙说,为从源头上整治水库周边生态环境,他们配合有关部门,发动村民成立群防群治队伍,从每天劝离几十个垂钓的人,到如今每天劝离几个人,周边的环境越来越好。
防溺水是重点 警车里必备救生衣
郑公街道辖区4万余人,不少村庄四面环水,民警日常工作重点是防溺水。完成巡逻任务后,贾维富等民警会去学校执勤,同时为学生们上防溺水课。
郑公派出所的警车里,救生衣永远是必备的。2010年雨季,辖区河套村数十名群众被洪水围困,民警向附近渔民借来船只,八九个小时不停歇,将群众和牲畜、粮食等财产,转移到安全地带。“救人必须争分夺秒,特别是水下救援,所内民警大多都熟悉水性,了解每一处水草密集地、每一处河滩的深浅。”贾维富说。
接地气,到田间地头 走访与村民谈农事
偏居一隅,这里很少有大案发生,多是邻里纠纷等基层矛盾,有的不够立案标准,处理难度和复杂性却很高。“邻里之间琐碎事不少,有时为了调解矛盾,在村里一呆就是一整天。”贾维富说。
郑公派出所民警被称作“庄户民警”。由于条件受限,为满足日常饮食需求,民警利用业余时间在派出所大院开辟出一片农田,自给自足。民警空闲时到田间地头走访,蹲下身子和村民一起谈论农事。暴雨天气,民警拿着铁锨帮村民挖排水沟。
“民警跟老百姓关系处不好,就是聊天聊得少了,很多基层矛盾其实是老百姓为了出心中一口气。”郑公派出所所长胡宗平说,从村民的角度看问题,才能实现警民鱼水情。
今年6月,该所收到了一面写着“公正执法 热心为民”的锦旗,署名为郑公村民,没有具体名字和感谢的事,因为民警服务群众的事太多,温暖的故事太多。
“偏远派出所民警耐得住寂寞,坚持做到白天闻警笛,夜晚见警灯,甘愿在这里坚守一辈子,做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胡宗平说,正是这份坚守,这份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才为潍坊守好了这“缸”水,守住了绿水青山。(山东省潍坊市公安局峡山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