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情集中处置,不出协作区
□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社区警务更深入
□协作区建立党总支,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山东法制传媒网:近年来,山东省惠民县公安局以改革思维破解警力不足的困局,在14个派出所建制不变的情况下建立3个警务协作区,以警务协作勤务机制助推警力无增长改善,全面提升基层警务运行质效。
执法用警集约化
警情处置效能倍增
根据辖区人口、地域特点和接处警数量,惠民县公安局将相邻4至5个派出所整合为一个警务协作区,选取位置居中、保障较好、警情较多的派出所为中心所,中心所所长任协作区主任,其他所长任副主任、轮流担任带班长,统一指挥。
实行警情集中处置,统筹调配协作区内处警警力,变每天1名民警在所值班为3个出警组在协作区集中备勤,每组1名民警带领4至5名辅警专职负责当日协作区内所有110警情处置和案件办理。一般警情梯次用警,重大警情饱和用警,重要时段、重点地段动中备勤、就近处警,基本实现了警情处置不出协作区。案件集中办理,实行案件首接负责制,当日带班长是案件办理第一责任人,3名轮值民警共同负责当日接处警案件办理。法制大队副大队长兼任中心派出所教导员,负责协作区执法监督。从110接处警环节开始,跟踪监督管理执法办案,从源头提升执法质量。
基层基础精细化
治安防控更加主动
警情和案件集中到协作区,各派出所其他民警辅警能够全身心投入治安管控和社区警务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
社区警务更深入,全县14个派出所全部成立社区警务工作队,配备警务单车和移动终端,97名民警深耕社区,动员8800余名社会力量参与巡逻防控、平安宣传和矛盾纠纷化解,广泛开展反电诈、禁毒、交通安全和疫情防控宣传,成功预警6700余起。
治安防控更主动,警务协作区每日召开警情点评分析会,通报各派出所辖区治安状况、提出防控建议,各派出所紧盯辖区突出治安问题,强化各类要素管控,常态化落实重点物品、重点部位管控措施,今年以来,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993处。
便民服务更贴心,落实“警情常通报、警务常公开、防范常提醒、警民常互动”机制,主动上门服务3000余人次。
组织管理实战化
机制运行高效规范
惠民县公安局继承和发扬“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在协作区建立党总支,中心所所长任党总支书记,各派出所设立党支部,坚持党建带队建,把协作区各派出所紧密融合起来,增强警务协作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坚持经费往基层投入、装备往基层倾斜,投资更新出警车辆30辆,购置5大类45种警务装备,升级改造中心所办案区,所有行政案件在办案区集中办理。制定警务协作区工作规范,赋予协作区经费支配权、业绩考评权、岗位建议权、干部推荐权,强化协作区主任话语权、管理权,按照各协作警务单位及其民警平时考核表现,向县公安局党委推荐提拔重用和评先树优人选。2019年以来,有2名中心派出所所长进入县公安局党委班子,48名协作区民警得到提拔重用。(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