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特推: 山东鄄城公安最高10万悬赏69岁犯罪嫌疑人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公安 > » 正文

山东济宁市拘留所:悉心调处圈地经营纠纷

浏览: 来源:山东法制传媒网
  山东法制传媒网讯:“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讲述的是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巧解家人与邻居宅基地纠纷的故事。
 
  如今,一起因圈地经营引发的矛盾纠纷在山东省济宁市拘留所被成功化解,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六尺巷”。
 
  案例简介
 
  “图书张”和“鱿鱼李”都是苦命的女人。“图书张”原是私立学校教师,却因家庭变故加上学校的倒闭,让原本幸福的“图书张”变成了靠吃低保供养儿子读书的单亲妈妈。“鱿鱼李”早年与丈夫离异,靠走街串巷经营铁板鱿鱼生意勉强糊口。逢年过节的时候,济宁市人民公园门口人来人往,这俩老姐妹就一个在门口卖图书赚点小钱,另一个把卖鱿鱼的小车骑到这里。一年又一年,摊位挨摊位,两姐妹成了老相识。
 
  都说和气生财,可这两人近几年却渐渐生出了矛盾。公园门口没有固定的摊位划线,仅过年这几天能临时摆摊,所以每年来这里的经营者都要自行划线,圈出自己的经营场地。这几年从公园门口经过的汽车明显多了起来,为给行人让出路来,靠路边的“鱿鱼李”的划线只能越来越往里,靠里的“图书张”心里有了意见。随着“鱿鱼李”的划线再一次向里,2016年春节两人多年的积怨终于暴发。
 
  一再躲让行人的“鱿鱼李”的摊位挤得“图书张”的摊位没地摆了,“图书张”多次抱怨无果,两人一时情绪激动就动了手。可巧这天“图书张”读高三的儿子也在书摊儿帮忙,推搡中原本拉架的孩子也被卷入其中。
 
  济宁市公安局东门派出所民警几番劝解不成,3人谁都不同意调解。民警无奈,只能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将3人送进了拘留所。
 
  化解过程
 
  第一次收拘时,“图书张”和“鱿鱼李”情绪激动,相互指责。拘留所民警告知其权利和义务并询问3人有无身体不适时,双方均以受伤为由要求去医院检查。3人的检查结果出来以后,东门派出所民警再次试着化解他们的矛盾,但是“鱿鱼李”要求“图书张”一次性支付给她医药费、误工费等费用6000元,而这对家境贫寒的“图书张”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调解再次陷入了僵局,3人第二次被送到了拘留所。
 
  “图书张”母子俩和“鱿鱼李”被带进拘室。原本看到调解希望的“图书张”因情绪激动,心绞痛发作。拘留所医生赶紧给“图书张”吃了救心丸,稳定了病情。
 
  拘留所成立了矛盾化解小组,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当事人,配备了不同年龄段的调解民警。
 
  “图书张”的儿子面临高考,拘留所所长袁福华指定青年民警郭红强、任曾辉做其工作,谈高考备考情况,进行耐心的沟通与交流,使他很快认识到了错误。
 
  针对两名进入更年期又有病在身的女被拘留人,所医宋燕妮每天重点关注她们的身体状况,定时测血压、脉搏,随时观察其精神状态。袁福华所长带领几名中年民警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因为是同龄人,有着大致相同的生活感悟,更易于沟通,袁福华讲述了清代“六尺巷”的故事。她们被这个故事所触动,被民警们真诚的话语所感化。见时机成熟,副所长刘树青及时向她们讲相关法律法规,使她们深刻认识到了各自的过错。
 
  所领导和值班民警分头联系双方亲属到所调解,在众人的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鱿鱼李”由原来要求赔偿6000元降为2600元,“图书张”娘俩诚恳地向“鱿鱼李”赔礼道歉。至此,一起因圈地经营引发的矛盾纠纷圆满化解。
 
  出所第二天,“图书张”的儿子回到学校开始了紧张的学习生活,“鱿鱼李”从获得的赔偿款中拿出了一部分送给“图书张”的儿子供学习用,两人同时约定各自缩小经营场地。这场矛盾的妥善化解,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六尺巷”故事。
 
  经验启示
 
  济宁市拘留所民警在这起案例中,对案情的前因后果了然于胸,根据矛盾双方秉性对症用药,排除争执,解开心结,使她们冰释前嫌。这告诉我们:面对棘手复杂的矛盾纠纷,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循序渐进,善于从复杂案情中理清思路、从个别中寻得一般,多措并举、外挂内联,就能将矛盾纠纷彻底化解。(济宁市拘留所)